在今年海南省两会上,“雾霾”一词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话题。一些政协建议案在支招海南如何防治雾霾的同时,还有一些政协建议案则把目光放在我国内地一些地方雾霾严重,海南如何利用空气质量较好的优势,发展“无雾霾经济”。
利用“绿化宝岛”契机打造生态经济“双赢”持之以恒,生态环境的好坏是吸引投资的关键。目前,许多经济核心城市的污染问题成为政绩考卷上的难题。以北京为例,人多、车多、烟多,也成为雾霾天气的主要推手。海南不能因为地域优势而耗尽绿色生态资源,充分发挥海南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
由于1980年代与1990年代的雾霾和空气污染,中国北方五亿国民平均每人缩短了五年半的寿命。在此背景下,特建议加快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详细
2月8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海南省第六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海南省人大会堂隆重开幕,2月8日和9日下午,在小组讨论会议上,多名委员就遏制雾霾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发言,并在会后接受记者专访时就遏制雾霾建言献策。
李仁君指出,当前海口也出现了雾霾,专业的报告指向海南本地的汽车尾气也不能小觑,“海南本来工业不发达,本不应该出现雾霾的,可以成为人们休闲养生、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如果这个优势丢掉的话,那么海南就没有什么优势可以依托了。”
最后,李仁君提出建议:海南自身要倍加珍惜环境,对于雾霾的监测和预防方面要下功夫。>>>>详细
2013年冬季供暖期的到来,我国多地出现了雾霾围城的现象,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入冬以来,海口的空气质量指数也多日为100以上而达到轻中度污染,2014年元旦以后,PM2.5 、PM10值多日均超160,空气质量指数达200以上,远超过国家标准,三亚也出现了雾霾笼罩天气。大气污染再次给城市环境敲响了警钟。
九三学社海南省委认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应对“雾霾围城”,要未雨绸缪,以更高的标准,在法规、管理机制、能力建设、控制措施等多方面采取对策,不仅仅是要防止海南大气污染事件的发生,更需要提高空气质量,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短期措施:加强建设预警和应急机制,正确应对重污染事件
二、中期措施: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严格控制污染源
三、长期措施:加快完善相关法规,加强大气质量管理能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