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表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已步入正轨,“绿色崛起”正在提速。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将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之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海南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品牌化的价值已经开始凸显,海南国际旅游目的地品牌体系建设应当作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重大举措,作为全面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要抓手,刻不容缓的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建议》指出,旅游目的地品牌化,是对旅游地吃、住、行、游、乐、购等各项旅游资源的一次有效整合,是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在旅游地品牌的统领下,目的地的所有旅游资源以及旅游地政府、当地居民和各种旅游服务组织将进行重新的安排。
海南省也出台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办法,这是惠民之举,是在节假日送给老百姓一个大大的蛋糕。但好事没有办好。据省政府有关规定,海南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机动车辆通行附加费,不直接通过下调油价方式免征车辆通行附加费,而是通过发放补贴资金的形式进行退费免征。7座以下汽油车每车每年可退付110元,7座以下使用柴油的小型客车,在缴费时扣除重大节假日天数计征。车主可在每年10月8日至11月底前凭有效证件到当地交通规费征稽机构办理当年退付手续。但首先要在网上申报,许多车主由于工作忙,加上补贴的费用比较少,都不愿意上网申报,全省通过上网申报补贴费用的车主不到10%,大部分人都没有真正享受到国家给予的实惠和好处。而且网上申报补贴存在不合理现象,因为长假期间有许多未出行或未使用高速公路的人也享受了此项补贴。
省政协委员、海南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李仁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雾霾是环境生态恶化带来的问题,北方比较多,雾霾的形成有多种原因:首先,是汽车尾气的排放;再者,建筑灰尘;然后,防护林损失以后风沙带来的影响;最后,还有工业的一些废气排放等等,都是人们的工业行为没有得到很好的防护或处理而形成的。
李仁君作出分析,“人们对居住地的迁徙和选择、流动,就是我们说的‘候鸟’,对于海南的影响大家都可以看到,秀英港过海的车辆连排了三天,排了整个滨海大道,汽车的尾气对于环境比较好的地区会产生‘流入’的压力。”
徐元芳指出,目前大陆炒房人群以及候鸟型人群长期居住,对拉动消费意义不大。虽然海南岛到处在开发房地产,但是多数是空房。他建议多发展旅游性质的地产,来拉动海南的消费。
就海南的旅游发展,徐元芳提出建议:首先,深度开发海南文化旅游,使得海南的旅游发展更富有学习内涵;然后,养生旅游应是以租房实现休养、健身、医疗、保健、生活、学习等若干内容的综合性健康旅游;最后,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与高端研究项目来海南,以教育旅游的形式与方式把海南尽快建设成经济和文化的强省。
《建议》称,在离岛免税政策的推动下,海南旅游业持续较快增长,2012年全省实现旅游收入约380亿元,比2009年增长约80%,预计2013年全省将实现旅游总收入436亿元,比2012年增长15%。离岛免税政策的实施,使游客对海南旅游购物的认知由“低质、低端”向“中高端、时尚、实惠”转变,拉动了整体的旅游消费。
《建议》认为,目前离岛免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有待提高、完善的问题:一是进店消费潜力尚有很大扩展空间,消费者进店消费的金额人均不足2600元,远低于目前8000元的免税限额;二是目前省内仅有三亚市区的三亚免税店和在海口美兰机场的海口免税店,从经营网点的覆盖面及便利上说仍显不足;三是与号称购物天堂的香港相比在便利及价格上没有太多的优势竞争力;四是繁琐的购买手续及交通要求限定购买需求,很多自驾游或是通过其他交通方式进行岛内旅游的游客很难享受离岛免税政策。
针对海南旅游一日游购物的现象,杜思思指出,完整的旅行离不开吃住行游购娱,游协会将继续倡导规范的旅游服务和商家的规范经营行为,在如今旅游产品日益多样化的现状下,个性定制和私人订制都可以实现。
《就规范旅游市场,杜思思表示政府对行业组织很关注,近两年来发生可喜变化,游客的满意度也很高,“政府还有行业组织都在不断努力,我希望我们能踏实稳步前进和不断改变,树立导游的新观念,建立健康的心态,树立导游的新形象是将来要走的必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