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东方黎族独特的“牛节”海南东方黎族独特的“牛节”
    • “牛节”是为牛庆祝的意思“牛节”是为牛庆祝的意思

东方黎族“牛节”——呼朋唤友感恩耕牛

在海南岛西部东方市的山区黎村,比如玉道村、玉龙村,至今还保留着一个特别的传统节日——“牛节”。“牛节”是为牛庆祝的意思,因为耕牛犁地非常辛苦,所以丰收时节人们就举办“牛节”以示感恩。

  据《东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记载:牛节,美孚方言叫“捞者堆”(也有译做“勒者对”),“捞者”是节日,“堆”是牛的意思。每年农历九月第一个牛日,这一天,黎族同胞免除牛的劳役,让牛好好休息一天,不准打牛、骂牛,还要用糯米酒来喂牛,好好款待。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大家举杯喝酒,唱山歌,感谢耕牛一年来的劳作,让人们过上好日子。附近没有“捞者堆”习俗的村庄亲戚朋友,也早早赶来一起庆祝节日。“牛节”这一天,黎族女子还会穿上传统的美孚方言支系服饰,唱山歌,跳打柴舞,织黎锦,摆长桌宴。节日荟萃传统文化,是外地人感受黎族文化的好时机。

探寻“牛节”起源

  • 热热闹闹欢聚一堂 以表达对牛的崇拜和感激热热闹闹欢聚一堂 以表达对牛的崇拜和感激

过‘牛节’就是为了感谢牛的辛苦

牛是黎家人的财富,黎族对牛爱惜有加,每天不论刮风下雨,必须赶牛去放牧,家里不论有什么急事,都得派一个人去牧牛,问起“牛节”,村民人人都可以说上两句。但说到过“牛节”,是一代代相传,传了多少代不知道了。总之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过,村里外出务工的青年也会尽量赶回,是全家团圆的日子,也是邀请朋友庆祝欢乐的日子。

  “牛节”是每年农历九月的第一个“牛日”,选在这个时间是因为到了八月底的时候犁田、插秧都结束了,九月就闲下来。所以,这时候,村民就过“牛节”感谢牛的辛苦,庆祝劳作的完成。玉道村和玉龙村流行的过“牛节”的习俗,缘起何处,今已无法考证。《东方黎族民俗文化》所载道,牛节主要是为了酬谢一年到头辛勤劳动的耕牛,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敬牛活动。

“牛节”风俗的变迁

  • 如今,两村已经不再依靠牛来耕作如今,两村已经不再依靠牛来耕作

黎家人备酒过节是不变的习俗

过去“牛节”那一天,孩子们们要出去放牛,把牛喂得饱饱的。爸妈在家里庆祝“牛节”。那天一大早爸妈就给孩子的腰篓里放上肉和饭,会比平常多些好吃的。上午9时去,下午6点回。这些孩子还会把棍子砍成一节一节的,绑在树上,像床一样可以躺下的,小伙伴们边吃边聊边看牛。

  对两村来说,如今过“牛节”,更多的只是沿袭“欢庆”的习俗。“快要到‘牛节’,村民们就会通知亲朋好友来过节,微信群、朋友圈,不发一声不相邀,都觉得不好意思。朋友来的是越来越多,‘牛节’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牛节”灶火旺习俗多

  • 节日荟萃传统文化,是客人感受黎族文化的好时机节日荟萃传统文化,是客人感受黎族文化的好时机

“牛日”过“牛节”的习俗多多

“牛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开足马力忙着切菜剁鸡,准备美食,有的人家为了方便喝酒,干脆就用盆装着,放在餐桌旁边的椅子上,随喝随倒。村庄时不时飘来阵阵酒香和肉香,餐桌上都会用一道乳猪菜待客,只是不是烤出来吃,是用大锅煮出来吃的。这一天,是比春节还隆重。

  玉道村和玉龙村都属于黎族美孚方言支系,当地女性的筒裙长过膝盖,一般长为1.1米,她们还在头上系黑白相间的头巾。过“牛节”这天,黎族女性会穿上传统的美孚方言支系的服饰。玉龙村的男女黎歌对唱可是出了名的,村里的民歌手都是无需特别准备,张口就开唱。村里面的老人也会把他们各自的黎锦拿出来比一比,让客人们看一看,这一天也是感受黎族文化的时节。

欢庆“牛节”

  • 感受黎族文化感受黎族文化
  • 大家聚在一起唱山歌大家聚在一起唱山歌
  • 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

东方市的玉道村和玉龙村过去世代相邻,且周围并没有其他村庄,两个村落自古交往密切,相互影响。1992年建设大广坝水库,玉道村作为库区移民被整体搬迁至大田镇314省道旁边,从此安居在大田镇。玉龙村依然在东河镇繁衍生息。两村虽然远了,但是共同过“牛节”的风俗却代代相传下来,并且近年来这个节日越过越旺,知名度越来越大,成为东方市独特的地方文化节庆。

【专题内容来源】文字:海南日报 图片:海南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