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住生态底线的同时,也要保障百姓生计守住生态底线的同时,也要保障百姓生计
    • 多元主体参与,打造产学研现代渔业产业平台多元主体参与,打造产学研现代渔业产业平台

文昌“虾苗谷”向现代化转型

走进海南省文昌市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标准化养殖池一座挨着一座,供氧管道、灯光、进出水口等设施井然有序,养殖尾水经层层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汇入宝峙溪。

  文昌冯家湾,一个曾经知名全国的“虾苗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这里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虾苗基地,但也曾因环境污染戴上了“负面典型”的帽子。如今,又再次登上2021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是什么让冯家湾脱胎换骨?“虾苗谷”能否继续引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一起来看靠海吃海的“虾苗谷”是如何转型的。

粗放式养殖方式让大海“扛不住”了

  • 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的首批养殖示范厂房。人民网 孟凡盛摄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的首批养殖示范厂房。人民网 孟凡盛摄

“一条管子抽海水,一条管子排放尾水”

良好的自然环境,一直都是海南最大的优势。而冯家湾,是较早把自然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的地区之一。1989年,海南省水产研究所在会文镇冯家湾投资建设第一家虾苗繁育场,此后,当地水产种苗业快速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部还将冯家湾-椰林湾对虾种苗产业带列为第一批国家星火产业带。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冯家湾一带形成种苗、养殖、饲料生产、冷冻仓储、销售产业链。数据显示:2006年,文昌市的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超过3.55万亩,年产对虾2.1万吨。同时,文昌还有规模化繁育南美白对虾苗育种企业19家,产值8.1亿元,占全省虾苗产值的70%以上,占全国市场份额近30%。直到目前,文昌市产出的虾苗,每年供应全国120万亩对虾养殖需求。这里,成为全国有名的“虾苗谷”。【详细】

清退养殖场,之后怎么办?

  • 养殖户曾广能正在投放饲料。人民网 孟凡盛摄养殖户曾广能正在投放饲料。人民网 孟凡盛摄

破旧更要立新 不能“一关了之”

清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非那么简单。在文昌市主要领导看来,如何在保护生态和解决老百姓生计上找到平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原来,冯家湾所在的会文地区农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地,靠海吃海,基本上祖辈都是以养殖业为主,清退之后怎么办?

  文昌市委、市政府找到了答案:在会文镇沙港崀地区建设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地区地区无序开发、无序养殖,乱挖、乱占、乱排,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等现象,营造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关系。只有渔民转业后收入更高,清退整改才可持续,要统筹推进渔业转型发展与近海养殖清退,引导渔业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旅游走,提高渔民获得感。【详细】

转型升级让冯家湾这片海重归蔚蓝

  • 产业园养殖示范厂房中饲养的东星斑。人民网 孟凡盛摄产业园养殖示范厂房中饲养的东星斑。人民网 孟凡盛摄

一座产业园和它蔚蓝色的未来

今年5月份,曾广能等首批4户养殖户正式在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的两层养殖厂房进行东风螺、东星斑、银谷鱼投放试养,开启了他们的“车间化”养殖新模式。作为对他们的支持,在三年试养期内,园区对他们免收厂房租金、供水等费用。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金喆告诉记者,园区的一大特色就是统一取水、排水,解决近海养殖污染严重的弊端。

  园区吸引的不止是养殖户,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也正在向文昌市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聚集。目前园区已引进正大集团、海大集团、中国水产研究院东海所等14家养殖企业和科研院所,蓝海水产、鲲诚水产、晨海公司、海大集团入园项目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建设。【详细】

冯家湾这片海,正在逐渐重归蔚蓝。未来,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将始终坚持“产业化、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发展目标,力争成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渔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全省近海养殖退养、渔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样板。守住绿水青山,现代化的产业园里正在唱响新时代的“渔光曲”。

专题内容文字:人民网海南(毛雷、孟凡盛) 图片:除本网职务作品外均来自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