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土披上了“绿衣”,成为游客眼中的美景。沙土披上了“绿衣”,成为游客眼中的美景。

海南裸地披“绿”的村庄实践

为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把海南农村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样板,助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海南省委、省政府于今年5月至12月集中对全省农村裸露土地开展种草绿化专项行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将投入950万元,支持全省19个市县(区)创建农村裸土种草绿化示范村,坚持以绿化为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短期行动与长期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在每个市县创建3个以上示范村。

  各市县积极开展裸露土地种草绿化行动,通过种草绿化来保护、修复农村生态系统。海南启动农村裸露土地种草绿化半年专项行动,全省农村有多少裸露土地亟待整治?各市县有哪些值得推广借鉴的方法?来看这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是如何在各村庄徐徐展开……

一场覆盖全省的行动

  • 全省农村约2.4万亩裸露土地将披“绿”,已完成1.66万亩全省农村约2.4万亩裸露土地将披“绿”,已完成1.66万亩

各市县涌现出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裸露土地种草绿化专项整治,基本解决村庄土地裸露、尘土飞扬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农村绿化水平,改善农村空气质量和整体景观。此次绿化行动‘见缝插绿’,对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同时,实施绿色乡村振兴能够进一步助力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全省农村裸露土地种草绿化半年专项行动是民生工程,要着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由乡村振兴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凝结社会力量,一起参与种绿、复绿,与产业振兴、发展休闲农业相结合。

  行动中,各市县涌现出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成立村庄绿化、村道绿化、技术指导、督促督导4个工作专班;海口市三门坡镇共发动全镇1115名党员、3100余名农民参与行动;琼海市创建了4个种草绿化示范村,通过移植本地草种,提高种草存活率,花小钱办大事……

因地制宜“一村一策”

  • 优选本地草种,套种经济林木,让土地“复绿又生金”优选本地草种,套种经济林木,让土地“复绿又生金”

花小钱办大事、不追求“高大上”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花小钱办大事、不追求“高大上”、因地制宜,是很多村庄对裸露土地种绿、复绿的共识。潭门镇日新村下辖的排港村就地取材选择了本地容易种植、成活的野草走马藤,在海边面积大的裸露上移植本地野草大大节约了复绿成本;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长征镇潮村,则根据土地特性,选择易存活、有一定药用价值的金钱草进行草籽播种,同样降低了绿化成本。

  白沙黎族自治县细水乡白水港村则号召村民在裸露土地上种植地瓜藤和山蒌。长出的地瓜叶、山蒌叶不仅叶大、浓密,还可以作为餐桌上的美味野菜;而海口市云龙镇长泰村、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福兴村,不约而同的借助种草绿化行动套种经济作物,在草地间种植,裸露土地复绿又生金!

裸地复绿之后

  • 吸引多方参与管护,结合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更多价值吸引多方参与管护,结合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更多价值

管护环节该如何做呢?

在全省加速推进农村裸露土地种草绿化半年专项行动过程中,一些村庄也遇到了难题,有的种草成活率低,有的后期管护难以持续。这一难题,在多方讨论后逐步得到解决,市县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的作用,把村里新种下的绿草划分为“责任田”,由各个党员管护。

  专家建议,种草绿化专项行动的难点在于绿草的维护和管理,要广泛提高村民保护农村环境的意识,建议村庄开发一些公益岗位,对脱贫户进行技能培训,既可以将责任分配到人,有利于管护,也可以促农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此外,专项行动可以结合休闲农业的需求来开展,对一些面积大的草地,采取“校村合作”的模式,运用手绘、绿草花卉造型等艺术手法,展现本土农村文化,兼顾艺术性,推动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

下一步,海南将把农村裸露土地种草绿化半年专项行动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促农增收结合起来,统筹推进,科学实施种草绿化工作。坚持短期行动与长期治理相结合,加强对已种植草籽、草皮等已复绿土地的后期管养,确保治理长期有效,逐渐形成长效管护机制。同时强化督导,确保农村地区裸露土地应绿尽绿,为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作出贡献。

专题内容文字、图片: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