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湿地家园 万物并秀

近年来,海南各城市飞速发展,却不忘自然生态的修复。不少城市的河流入海口、原始滩涂地变为湿地公园, 鹭鸟纷飞、沼泽湿地、红树成林,这些原生态美景重现人们眼前,在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巡护监测下,一些新物种也不断被发现,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画轴在人们面前正徐徐展开……

以退塘还湿、河道治理、新造红树林等方式引湿地入城,过去数年间,海南持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建成一批兼具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的湿地公园,如今已有国家级湿地公园7个,省级湿地公园5个,人与自然的距离在不断拉近。

“数”读海南湿地资源基本情况

根据2021年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数据公报,海南湿地总面积121178.30公顷(181.77万亩),湿地主要分布在三沙、儋州、文昌、海口、临高等5个市县,占全省湿地的83%。

2018年以来,海南全省新增红树林面积16364亩,沿海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海南红树林广泛分布于全岛12个沿海市县,我国天然分布的37种红树植物在海南均有分布,其中海南的真红树种类约占全球真红树物种数的37%,目前,全省红树林总面积98242亩。海南国家级湿地公园:儋州新盈国家湿地公园、定安南丽湖国家湿地公园、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陵水新村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

探秘海南国家级美丽湿地


退塘还湿 全省湿地保护面积逐渐增加

  • 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保护面积逐步恢复 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

近年来,海南对全省湿地情况开展摸底调查,把湿地保护面积纳入生态红线区域内,制定湿地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通过严控污染源、退塘还湿(林)等举措,对市县重点湿地开展生态修复。在加快湿地生态修复保护力度下,海南省以红树林湿地为主的人工湿地面积在逐年增加。据省林业局统计,2016年至2021年,全省共退塘还湿2777公顷,其中新造红树林面积约1400公顷,成为建省以来海南岛红树林面积增长最快的6年。2021年,海南岛湿地资源现状试点调查项目成果显示,近10年来,海南岛的人工湿地面积明显增加,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三大典型湿地生态系统分布广泛。

法治护航 完善湿地保护制度体系

  • 新旧沟湿地乡村公园新旧沟湿地乡村公园

以建立湿地公园作为保护湿地资源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海口、三亚等地通过建立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实施规划管控、分级管理,抢救修复了美舍河、三亚河、五源河等一批湿地。1998年,海南就颁布实施《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2006年,海南又将红树林有关物种纳入了《海南省省级保护动植物名录》,近两年来还印发了《海南省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2018年7月,《海南省湿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海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不仅划定了湿地等级、保护范围,更明确了湿地保护的法律责任,包括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各级行政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范围内,建立健全湿地保护成效奖惩机制和终身追责机制,对破坏湿地的有关行为最高罚款50万元。

释放红利 “湿”意生活惠民利民

  •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共享湿地生态红利,共护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海南省通过合理利用湿地自然和人文资源,有效促进了生态观光、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不断释放湿地生态红利。位于城市地区的湿地公园成了附近居民的日常休闲之所。在海口美舍河国家级湿地公园,附近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观湿地科普馆、做植物图鉴;在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浓荫遮天蔽日,水草密织湖底,是当地市民散步、运动、聚会的好去处。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城市湿地公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景观系统,给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旅游场所,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营造全民参与湿地保护氛围,省林业部门还在“世界湿地保护日”“爱鸟周”等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社会公众了解湿地、关注湿地。

海口——湿地课堂享自然

3万公顷 这是海口湿地的总面积

2017年,海口美舍河获批试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到湿地公园去,成为人们休闲游憩的一种新选择。随着湿地入城,海口自然教育也悄然开启着“新纪元”。一些学校把课堂搬进湿地公园,不少家庭的亲子活动变成湿地赏鸟、寻蜻,以至于如今再提及湿地,就连孩子们也能轻松列出一长串“湿地明星”的名字。

湿地公园变成生态学堂,五源河是绝对的主阵地。这一位于西海岸的国家湿地公园,过去几年间相继成立湿地教育中心、启动公益保护地项目,探索出一条政府、基金会、社会组织、志愿者合力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实践路径;在海口江东新区,曾被人类养殖行为压迫得几乎快要“喘不过气”的迈雅河、道孟河、芙蓉河,正以另一种方式蜕变为湿地公园,并得以顺畅呼吸。

三亚——红树绕城一水牵

依海而兴的三亚 本地人认为因河而灵动

特殊的地理位置,让三亚河对海潮涨落极为敏感,呈咸淡水梯度变化。其他植物唯恐避之不及,偏偏“红树家族”却安之若素,带着浩浩荡荡的气势,一簇簇、一垄垄地安营扎寨。三亚,由此也成为全国唯一在中心城区有原生红树林的城市。

2015年,三亚成为全国首个“城市修补、生态修复”试点城市。以此为契机,三亚河红树林湿地,这一集森林、滩涂、水域于一体的复合生境,迎来了一场系统性的生态修复。2016年,三亚东河获批试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2017年,这一试点建设范围扩大至三亚西河,全流域保护总面积达1843.24公顷的海南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由此开始探寻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点。在三亚河红树林湿地,城市里的“诗意栖居”正成为可能。

陵水——只此青绿潟湖间

大力推进湿地生态修复 打造绿色走廊带

潮涨,红树林枝干几乎全部被淹,只有较高的树冠露出,宛如海上“绿岛”;潮退,鱼虾螺蟹纷纷“登台唱戏”,展翅盘旋于绿荫上的鹭鸟更是循味而来……这里是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一处镶嵌在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生态廊道。

陵水一场退塘还林生态修复行动的启动,正重新擦亮“双眸”。2021年,陵水共清退养殖鱼塘、虾塘7788亩,通过人工种植红树植物,让红树林湿地面积增加了逾3000亩。自从鱼虾塘变绿洲,来游玩的人逐渐多起来,甚至有村民开始考虑将自家房屋改成民宿,尝一尝“旅游饭”。这里珍稀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也恢复得不错,除了日渐恢复的红树植被,还有由当地政府、民间环保组织共同参与、共同建立的巡护监测机制。

昌江——湿地如画引鸟来

湿地生态屏障牢筑成就“候鸟天堂”

绿意一片片延展,将一汪汪独特的滨海内陆淡水沼泽湿地庇护,有树有水有林有海,独特的小气候由此形成。2017年12月,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获批开展试点建设工作。从民营企业建设管理到成立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再到越来越多的爱鸟人士成立昌江爱鸟队,保护力量不断加强,海尾湿地的惊喜也不断涌现。

“世界最美水鸟”紫水鸡落户,这里也成了它在海南唯一的栖息地;“稀客”棉凫时隔117年后重返海南,同样将落脚点选在了这里。灰尾漂鹬、普通燕鸥两个新物种相继被监测到,再加上记录到的赤膀鸭,这意味着,如今在海尾湿地,至少已有超过160种鸟类找到了自己的生态位。湿地生态美,引得候鸟如约归,也吸引游览者纷至沓来。

海南主要城市湿地景观打卡

近在咫尺湿地游 跟着去打卡

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

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定安南丽湖国家湿地公园

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儋州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家园 万物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