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指山市注重对“候鸟”平台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挖掘使用,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创新启动“鸿雁汇智”工程,多措并举激发“候鸟”人才潜能动力,取长补短,有力推动五指山高质量发展。
为促进人才资源共享,建立“候鸟”人才动态更新、定期采集、分类统筹机制,联合各有关部门开展入户走访调查,建立涵盖教育、卫生、金融、文化等10个领域的“鸿雁”智库,登记入库“候鸟”人才850名。做好“双向”对接,利用“鸿雁”智库资源“按单点菜”,主动对接了解人才近况及服务意愿,精准向各单位推荐“候鸟”人才1000多人次。近年来,五指山市柔性使用“候鸟”人才近万人次。
近日,五指山市出台文件,抓实“选、育、管、激”等环节,着力建设一支来源广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备力量培养计划分为选任村务专干和培育村“两委”干部两大部分。五指山以三年为培育周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成效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挑选人才、使用人才,力争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担当作为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实现“一轻二高三强”和“一年成长、两年成才、三年成事”的培育目标,让本土人才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引导乡村振兴青年人才下沉基层、服务基层,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近年来,五指山市通过搭建起基层专家服务平台,汇聚了来自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力量,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送出去”方式,培养一批制茶能手和基层急需紧缺人才。把名师请进来,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杭州茶叶研究所专家到水满乡茶园,实地开展有机茶种植技术业务培训,现场讲授茶树冬季修剪、病虫害有机防治及石硫合剂的合理使用方法等知识,在“田间地头”打造实务课堂。让人才走出去,从学习实践中增长见闻、提升本领。把技术送出去,派出基地专家到白沙县青松乡牙扩村进行为期12天的大叶茶种植和手工加工制作技术授课,采取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的教学方法,为当地村民传授技术,村民学习热情高涨,广受好评。
为优化人才表彰奖励制度,激励人才担当作为,五指山市制定出台《1867优秀人才奖励暂行办法》,采取“物质+精神”双重奖励并举,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不断把人才力量转化为攻坚力量,把人才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人才活力转化为创新动力,为加快推动五指山“六园”建设和打造成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凝聚人才力量。
2024年3月,五指山市召开“1867优秀人才”表扬大会,为五指山市首届“1867优秀人才奖”评选奖励工作画上圆满句号。从各行各业脱颖而出的8名人才作为市优秀人才的代表,充分展示了山城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也彰显了五指山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
为打赢海南省科技创新翻身仗,五指山市坚持以制度建设、平台保障和奖励激励等抓手,夯实生态科技特派员工作,持续向全国遴选科技人才优化队伍、创新农业科技110服务长效机制、设立科技计划专项支持成果转化,五指山市生态科技特派员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队伍不断壮大,成为“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涌现科技帮扶典型。
下一步将继续巩固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建设成果,五指山市科技人才发展既要引进“顶天立地”的领军人才,也要培育“脚踏实地”的基础人才。
自第三批乡村振兴工作队选派动员大会以来,五指山市组织开展为期1个月的“老带新”“传帮带”轮换交接工作,切实做到角色转换快、工作不断档、干劲不减弱。
为帮助新队员适应新环境,进入新角色,尽快融入进五指山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斗队伍当中,全市58支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以老带新”作用,采取座谈交流、现场讲解传授、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开展“传帮带”工作,认真梳理责任清单和工作事项,为新队员传授驻村工作经验和方法。带领新队员走家串户,查看产业项目,帮助熟悉掌握村情民意和驻村业务知识,共开展乡村振兴工作队新老队员座谈会(对接会)60余场(次),入户走访550余次,开展各类调研工作60余次。
为解决农户在春耕春播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充分发挥生态科技特派员专业技术优势和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凝聚生态科技特派员团队力量,五指山市积极组织生态科技特派员采取实地技术指导的方式,为农户提供科技服务。
五指山市生态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110服务站深入全市7个乡镇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指导服务,通过实地观察、现场讲授、亲自示范等方式,就苦瓜、青瓜、百香果、朝天椒等水果蔬菜的新品种引进、技术推广、种植示范各方面进行详实的解读和细致的实践操作,将科技工作者饱满的热情撒播在农户的田间地头。
科技人才用实际行动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技术保障,为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