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給車企多點時間嗎?

根據規劃,國六B排放標准將在今年7月1日落地。實際上,這是一早就確定的事情,給車企留出至少五年時間。五年時間,足以研發一輛全新車型,也足以從無到有進行一次卓有成效的創新。如此看來,以“時間太短”為理由呼吁國六B延期實施,似乎多少有點理據不足。但車企也有理由:庫存壓力大。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統計數據,目前非國六B車型的市場庫存量約有200萬輛。今年2月,國內燃油車銷量約為122萬輛。即使車企現在暫停非國六B燃油車生產,庫存車也需要至少7周的消化時間。
庫存車增加,並非車企所願,更多是外部環境變化速度之快,超出車企的應變能力。比如,今年一季度銷售市場的數據低於預期。還比如,“價格戰”導致不少消費者持幣觀望。據初步統計,3月以來,超過40家車企加入“價格戰”,降價幅度從2萬元到9萬元不等。
此外,消費者對車輛購置稅政策延期還抱有期待。購買燃油車,消費者需要繳交總車價約10%的購置稅,以10萬元車價為例,購置稅減半,消費者能夠省下5000元。
如此看來,推遲實施國六B似乎是可行的。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在2023汽車流通行業藍皮書論壇上也表示,國六A與國六B全面切換時限有望延長,或將很快迎來正式文件出台。
從車企的角度看,根據市場變化調整政策,使之適應新局面,也並非全無道理。行業的普遍期待是“延期半年”,多給車企半年時間,處理掉庫存車。事實是,汽車市場也需要更多時間來緩一口氣。短時間內,大量非國六B車型涌向市場,隻會讓“價格戰”加劇,讓車企原本就緊繃的資金鏈更加緊繃。
當然,作為“延期”的“配套措施”,不妨也可以考慮在延期的同時,對車企進行相應約束:一是從7月1日起不再生產非國六B車型﹔二是延期隻有這一次機會,下不為例﹔三是車型可以降價,但不能夸大其詞,不能以噱頭式營銷,擾亂市場價格體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