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红”燃起虎年车市雄心
近期各大车企纷纷公布了1月份销量数据,“开门红”成了频率最高的措辞。事实上,受春节放假及上一年12月份厂商冲量因素叠加影响,1月份通常为车市销售淡季,但今年车市“淡季不淡”可谓不争的事实。
新能源汽车的表现尤为亮眼。从已经公布的数据看,比亚迪1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次于去年12月份的93945辆,居历史单月销量榜第二位;广汽埃安销量达到16031辆,同比增长117.9%;新势力三强则“花落”小鹏、理想和哪吒,1月份分别交付12922辆、12268辆、11009辆,同比分别增长115%、128%、402%,不仅月销破万,而且都是翻倍增长。
有业界观点认为,车市“开门红”是因为在去年缺芯背景下,积压的订单集中在今年1月份进行交付。若仔细分析,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30%、部分车型涨价等利空因素影响下,取得如此“战绩”实属不易,而“淡季不淡”更激发了虎年车市的更高预期。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已经将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期从480万辆调整到550万辆以上,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25%左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则预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500万辆,同比增长42%。
在多家机构的分析中,当前国内稳增长、扩大内需背景下汽车消费有望成为重要发力点,“双碳”目标的实施加速汽车业转型进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规模翻倍提升、降成本能力提升,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加持、商业模式的创新,特别是2021年芯片短缺导致大约150万辆的市场需求被抑制,2022年芯片供应有望缓解,届时被抑制的需求将得到释放……这一切将有效支撑2022年国内汽车市场保持增长的态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内生变化。连续13年位居全球汽车销量第一的中国,用数据印证了汽车开始从大件耐用消费品转向“快消”产品的趋势——有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换车频率远超美国和欧洲,43%的购车者上一辆车使用不满3年;14%的购车者上一辆车的使用时长只有一年;“80后”消费者购买新车在一年内换车的比例高达17%。与此同时,汽车消费升级趋势明显。2021年高端品牌乘用车共销售347.2万辆,同比增长20.7%,高于行业增速14.2个百分点,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6.2%,高于上年1.9个百分点。而在央视财经评选出的“2021年中国人最舍得花钱的六大领域”中,新能源汽车位列榜首。
从中不难发现,高端、新能源是中国车市的“财富密码”,而这个密码已经被不少中国车企拿捏得“明明白白”。在2021年中国品牌成交均价的排名中,前五名分别为高合汽车的68万元、蔚来的41.38万元、岚图汽车的33.85万元、极氪的33.5万元、理想的33.36万元,清一色都是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有高端新能源车企人士甚至透露,现在交付的用户里81%来自于豪华品牌的增换购,其中有61%是BBA(奔驰、宝马、奥迪)用户。巨量算数《2021年豪华车人群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最关注的是产品的智能/安全配置、豪华体验感,用户对品牌的依赖度不再如以往强烈,对豪华车的衡量标准更加成熟。
不过,作为高端市场“守擂者”,BBA们显然不会轻易放弃。尽管特斯拉已经宣称2022年不会推出新车型,但宝马、奔驰、奥迪都将分别推出5款高端纯电动车。可以预见的是,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有业内人士据此回溯至2015年,彼时中国品牌在四连跌的情况下抓住了SUV热潮,市场占有率开始持续回升,2017年达到42.7%的10年高点,然而当国际车企开始加大力度布局SUV市场,中国品牌再次出现三连跌,2020年跌至近10年最低点35.7%。2021年,中国品牌依靠新能源和品牌向上合力将市场占有率又拉回到44.4%,接近历史最好水平,比上年提升6个百分点。而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日对媒体透露,自主品牌占据了新能源汽车市场80%的销量,特斯拉占14%,合资品牌只有6%。
当国际车企“虎视眈眈”新能源汽车市场之时,中国车企靠什么保持来之不易的良好开局?真正的市场赢家,要更早发现用户需求,更快地满足用户需求,甚至要替用户创造需求。从这一点来看,中国车企实力不输。在造车新势力中,高合的“科技豪华”概念、蔚来“让加电比加油更方便”的用户服务能力、小鹏的智能驾驶能力、理想汽车面对家庭用户群体的产品能力都可圈可点,哪吒也以“平价智能电车”打开了二三线市场。而传统车企打造的新能源子品牌,凭借整车制造方面的经验也集聚起自己的特有优势,其供应链和制造成本的控制能力也很有竞争力。值得一提的还有中国新能源车企大多采用了直营模式,在价格透明和直连用户需求方面优势明显,而BBA们已然建立的庞大经销商体系要实现转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毋庸置疑,虎年中国汽车市场必将上演一场“龙争虎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