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05日23:11 来源:人民网-海南视窗 手机看新闻
林北川书记(前排左四)与佛罗镇佛北村干部和村民座谈。孙体雄 摄
人民网海南视窗海口7月5日电(记者吉羽)乐东黎族自治县地处海南省西南部,是省定贫困少数民族自治县,工作基础差,社情民意复杂,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较弱。2012年初,国电海南西南部电厂落户乐东引发了多起群体性事件,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社会管理混乱,经济止步不前。在这样的背景下,即将55岁的林北川临危受命,从海口市政协主席这个“舒服”的岗位上调往乐东任职。三年来,他恪守对党忠诚的信念,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坚守个人政德底线,以担当实干精神,为乐东长远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55岁省会政协主席受命贫困县抓民生
“我到乐东的时候快满55岁了,而且是从政协主席这个我最喜欢、最羡慕的一个岗位下来。但是我下来,我就没有太多的想法,我根本就不想那么多。我们每一项工作都是硬仗,都是硬碰硬,每一场硬仗都是一场博弈,都有可能是塌方式的倒退。”林北川作为作为土生土长的海南人,深知海南人民的基本性格,那就是简单、淳朴,主政乐东后,他很快找到了干好工作的突破口,那就是群众路线。
“以人民的利益论好恶,定是非”。这是林北川做决策、做事情的“准绳”,他注重解决群众最关切、最盼望的民生问题,切实做到心中有民不忘本,改善民生暖民心,营造出政通人和、人心齐顺的良好局面。
2012年来,乐东县投入4亿元建成县城沿江南、北路和永甘大桥、山荣大桥,改建16座农村危桥;挤出县级资金1.8亿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沿海9.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资8999万元建设农村公路项目54个,总里程154.8公里;安排近2000万元在沿海村庄改造沟渠,硬化、亮化村道,建设菜篮子基地;投入3993万元,改造大安田裕、志仲三合7500多亩大田洋。
2014年共发放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和奖补金585万元,协调金融机构为群众提供小额贷款1.8亿元;调整新农保领取待遇人员基础养老金,安排5357万元将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20元;落实资金1662万元,完成4个扶贫整村推进项目,使4个村1633户7741人脱困。
乐东县先后启动抱由749亩、九所镜湖1331亩和佛罗1100亩等三个湿地公园和7.6公里望楼河商业休闲文化长廊建设;投资2000多万,利用县一小、二小原校址建设可提供3000多个车位的免费停车场和街心公园。这些民生工程,得到了群众的衷心拥护与赞誉。
敢于直面矛盾,勇于破解发展难题
林北川时刻牢记省委和乐东人民的重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攻艰克难的精神状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夙夜在公,切实做到心中有责不懈怠,敢于担当谋发展。
林北川刚上任时,面对电厂难于落地的巨大压力,党员干部不敢干事,不敢入户做群众思想的艰难局面,他冒着危险到“钉子户”家中做工作,沟通感情,听取意见,与群众打成一片,有效化解了人心浮动,干群对立的紧张局面。正是林北川的担当精神,凝聚了力量,密切了干群关系,统一了干部思想,有力地促成电厂项目的顺利落地。
林北川把改变“看到脏的地方就知道是到了乐东”的“共识”作为己任,他在驻点的九所镇当了七天的环卫工,带头扫了一星期的马路,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表明县委县政府整治各类“脏、乱、差”现象的决心,在九所镇卫生排名落后时,他还通过电视台向全县人民公开检讨。他树立奖罚分明的导向,在1个月内两度撤换抓卫生整治不力的志仲镇党委书记。在他的带领下,老百姓的卫生意识有了显著提高,并进入常态化管理,使乐东的环卫事业成为了全省标杆。
在乐东素有“宁拆一间房,不拆一座坟”的习俗,死人占活人地情况严重,严重制约乐东发展。为扭转这种局面,林北川排除万难,率队进驻一线,逐户上门讲政策、做工作、解难题,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在21个月内,群众自觉迁坟11.2万座,没有强制搬迁一座坟,为乐东长远发展腾出了宝贵的黄金海岸线。
在关系错综复杂,民宅、商铺布局混乱的黄流商贸城棚户区改造工作中,林北川亲自率领县四套班子成员,日夜奋战一线,以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仅用了35天实现和谐拆迁商住户2149户、8万多㎡的拆迁任务。用18天时间,完成西环高铁3700亩征地拆迁任务。这两项工作的完成效率,被群众誉为“乐东速度”。
执政理念: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
“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这是林北川牢固树立的理念,他将抓党建作为全局工作的基础,始终把党建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切实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恪尽职守不懈怠。
2013年“两委”换届时,他带领县四套班子成员,扑下身子,深入镇村调查摸底,并派出由县领导负责的“连心桥”工作队,采取目标考核、广泛宣传、重点谈话、严查重罚等措施,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在利国抱岁、官村等宗派势力大、存在拉票贿选现象的复杂村庄,林北川靠前指挥,化解各类矛盾,把这些“钉子户”一一拔掉,最终比省委部署时间提前92天完成村级换届,做到了“得民心、顺民意”。
林北川坚持“重大项目,党建先行”理念,实施“县领导挂帅、机关干部驻点、镇干部配合、村干部参与”的“四级联动”模式,他身先士卒,带头驻村下乡,发挥“5+2”、“白+黑”超常规工作精神,全力推动各项重点任务的开展。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全县有60%以上的机关干部长期轮驻基层,最多时达82%,涌现出西环征地 “开门红”的陈杰、“拼命三郎”吴发等一批先进典型。
林北川把推动资源下沉,提升服务能力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抓手。2013年将县直机关单位的行政经费预算压缩30%,调出资金1599万元全部投入镇村。2014年和2015年再次将镇工作经费从10-20万元提高到250-350万元,提高了10多倍。特别是村级工作经费提高到20-40万元,足足提高了近100倍,确保党组织“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我现在也是58岁了,我还想那么多?我也到了退休年龄,但是来到这里,就有一条,那么多可爱的干部,那么多让我喜欢的老百姓,我不忍心(离开)。”林北川说,58岁是不适宜当县委书记的年龄段了,但是因为大环境和背景,还是得咬着牙,有活就该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