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相关部门审批并征得家属同意,3月6日凌晨,海南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完成了海南省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遗体解剖工作。至此,海南成为目前公开信息中,湖北省以外第一个进行新冠肺炎患者遗体病理解剖的省份。
为什么要进行解剖?湖北省内已经有了解剖工作为什么海南还要再做?解剖过程和结果如何?海南日报记者3月7日独家连线了此次解剖团队负责人海南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主任、海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邓建强。
邓建强介绍,通过病理解剖获得的病理学改变,是临床和基础学科的桥梁,疾病的病理学变化是临床医生分析病变的最核心内容之一。新型冠状病毒对人体的损害除了大家广泛知晓的肺部,还有哪里?会给人体其他器官造成什么影响?临床药物的治疗是否对患者有效?都需要通过病理解剖,才能将问题逐渐理清。
“例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当中,相对于第六版而言,很明确了新冠病毒除了对患者肺部有损害,对患者免疫系统也有损害。另外,对于危重症治疗,也明确了患者缺氧症状严重时,需要通过吸痰措施,才能够提高解决通氧问题的临床救治效果。类似这些改变都源于前期武汉进行病理解剖工作发现的结果。”邓建强说,解剖获得的相关病理,对于探索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的病理改变、疾病机制等有重要帮助,能为探究新冠肺炎对人体的损伤提供直观、可靠的结果,给今后临床治疗重症患者提供依据。
“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国内对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病例的解剖工作仅在湖北开展,海南成为湖北以外第一个开展相关解剖工作的省份。两地的解剖工作,具有各自的意义。”邓建强说,湖北以本地原发病例为主,而其他地区的确诊病例很可能是经过传播后的,解剖工作或许可以发现病毒经过传播后的不同情况。
邓建强介绍,解剖的病例各不相同,对临床疑惑的种种问题,可以有更好的临床补充。海南的这例病例很典型,基础性疾病较少,对于医学分析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可以更好地排除基础性疾病的干扰,更能反映病毒对人体损伤的真实情况。“这一死亡病例,是在有新冠肺炎明显临床症状后,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操作标准进行多次核酸检测后,才获得阳性确诊。解剖结果或许会对于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邓建强说。
3月5日晚,在解剖前,解剖团队向遗体默哀一分钟,表示了对死者的敬意,并在工作完成后,对死者尸体进行了复原。
(本报海口3月7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