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春,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阴霾笼罩全国。为了缓解疫情之下人们不断出现的焦虑、恐惧和忧郁等心理问题,海南医学院作为海南省唯一一所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号召,迅速投入到抗击病毒的战斗中。除了公共卫生防控部署之外,还迅速成立了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开展心理防护相关工作,为社会公众和学校师生的心理健康筑起了一道保护伞。
发挥特长,助力战疫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疫情下的心理服务需要,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由学生工作处、心理系、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海南医院和海南省安宁医院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科医生等近50人构成,分成了热线工作组、网络咨询组、督导组、线上讲座组和资料整理组,分工合作,助力抗疫。小组还牵线了原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团队、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团队为小组成员提供专业系统的培训,同时邀请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程文红主任、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睡眠心理科主任王新源教授、涵育心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咨询师秦琳、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胡华教授开展了专场的案例督导,专业培训和督导累计共23次。
督导培训开展的同时,精心策划了工作方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心理援助工作,并通过海南医学院官网、海南医学院大学生中心公众号、海南日报、海口新闻综合广播FM101.8、海南新闻广播FM88.6等多个媒介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
点面结合,精准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部分民众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心理服务需要,危机干预工作小组设置了四种不同渠道,包括热线电话、网络咨询、线上讲座、线上团辅等进行心理疏导。
在工信厅和中国移动海南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心理危机热线4001002303于2020年1月30日凌晨0点正式开通,开通后24小时服务,直到此次疫情危机解除,这也是省内高校唯一一条全天候服务的心理热线。无论何时,只要电话响起,值班接线员都会拿起电话,耐心倾听,把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通过电话传递给对方,引导他利用身边的资源来解决困难。热线主要咨询问题包括:1、新冠肺炎疫情的引起的焦虑和恐慌;2、因疫情影响无法就医的精神障碍病人咨询治疗方式及途径;3、学生对学业、就业的担忧;4、居家期间发生的家庭矛盾和人际冲突;5、有自杀倾向的来电。开通45天来,心理热线来电共72人次(本校师生5人次,社会公众67人次),其中开展严重心理危机干预4人次。
面向无迫切需要、但对疫情有恐慌、害怕等情绪困扰的社会大众,工作小组开通了线上讲座,主要从个体和家庭的不同层面,介绍疫情时期的情绪调节、正念减压、时间和睡眠管理、人际冲突的处理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截止3月14日,公众平台开展心理援助微课堂11场次,共6127人次学习了该系列课程。
同时为了使社会大众和学校师生更多地了解疫情的相关知识,工作小组利用海南医学院大学生中心公众号进行科普教育和宣传,包括疫情防控、医疗救护、心理调节三个板块,并安排专人进行资料收集更新。截止3月13日,利用微信平台推送科普文章(包疫情防控、医疗救护、心理调控三个板块)共22次,累积阅读量3323次。
面向一线医护人员,工作小组推出了线上“聊吧”和网络咨询服务,为其提供一个纾解压力的场所。在疫情解除后,计划开展针对本校学生和一线医护人员进行线下的心理团体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更严重的将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或治疗,并定期随访。
在此次疫情心理援助中,以热线、“聊吧”和网络咨询服务所代表的“点”,心理课堂和知识科普所代表的“面”,点面结合,针对不同人群采用多样的方式全方位服务学校师生和社会大众。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小组成员沉着冷静,采取线上专人陪伴,线下集体会商,积极调动多方资源,快速有效的化解了严重心理危机事件4人次,保障了学校师生和社会大众的生命安全。
责任担当,共克时艰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不仅参加本校的心理援助工作,还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的心理援助工作。小组组长、海南省医学科学院办公室副主任杨娟教授参加了清华大学抗击疫情心理援助热线、海南省高等学校2020年开学第一课中“心理健康板块”线上课程录制和海南省科协新冠肺炎心理科普支援服务队;第一临床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万科书记参加了海口市隔离酒店留观人员的心理援助工作,为海南省和海口市的心理援助工作提供专业支持;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科任泽普医生参加了清华大学抗击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心理系朱唤清副教授和宋娜老师参加了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
海南医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大疫当前,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用专业优势助力抗疫,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诠释着作为海医人的责任和担当。面对疫情,海医人定不退缩,守护您的身心健康。如果您需要心理援助请联系致电:4001002303!(方萍、王武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