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新闻

昌江多举措助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

记者 张文君 林书喜 特约记者 黄兆雪
2021年11月25日11:18 | 来源:海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筑牢生态屏障 守护“绿色之肺”

  昌江王下乡十里画廊风景如画。记者 陈元才 摄

  热带雨林是各类昆虫的天堂。 图为野蜂采蜜。记者 陈元才 摄

  在霸王岭拍摄到的海南长臂猿。记者 苏晓杰 摄

  霸王岭分局乌烈管护站护林员陆景星(后)和同事在巡山。 记者 林书喜 摄

  热带雨林被誉为“地球之肺”,霸王岭林区是海南热带雨林的典型代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系统完整,生态功能齐全,具有典型性、独特性、珍稀性、多样性四大特征,分布有野生植物2213种,野生动物365种。其中独有的海南长臂猿是全球现有灵长类动物中数量最少、极度濒危的物种。经过数十年的精心保护,霸王岭的生态环境恢复良好,生活在霸王岭的海南长臂猿近年来生存数量稳步增加,目前,已增加至5群共35只。

  近年来,海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整合中南部山区各类自然保护地,举全省之力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自启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以来,作为涉及市县之一的昌江全力配合,多举措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今年10月12日,我国正式设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其中就包括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A

  做好雨林巡护 | 加大生态资源管护力度

  “被蝎子蜇、蜈蚣爬、蚊虫咬,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习以为常了。为了保护雨林,吃点苦没什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乌烈管护站护林员陆景星说,他从事护林工作已有12年之久。

  巡山是陆景星和同事们的日常工作。钩刀、木棍、水壶等是他们的装备,像往常一样,陆景星和同事负责的是乌烈岭的巡护。每天一早,他们骑着摩托车从管护站出发,经过弯弯曲曲、窄小的土路,土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以前经常摔倒,现在已经锻炼出来了。”他说。

  带好装备,就沿着经常走的山路上山了。一路上,他们先看是否出现有新“开辟”的小路,是否有人进入过树林,然后查看树林是否有被砍过的痕迹,以及是否有铁笼等捕捉动物的工具等。山路陡峭时,需要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沿途会出现蝎子、蜈蚣、蚊虫以及眼镜蛇等,我们必须得谨慎小心。”陆景星说,按照制定的路线,巡护一次,他们需要三五个小时,每天要巡护2次。

  护林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陆景星说,是与村民交涉,防止村民占有林地。以前在林地和非林地的交界处经常会出现纷争,村民会在林地上种橡胶、芒果树等,“面对这种情况,不能和村民硬碰硬,只能尽力去说服他们。”他坦言,近年来,随着政策以及爱林护林宣传力度的加大,这种情况得到了好转。

  “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这是一件对自身和群众有益的事。尽管护林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将努力克服,一直坚持巡护下去,直到退休为止。”护林员庞梅兰说。今年45岁的庞梅兰已干了14年护林工作,她对大山和树林已有了深厚的感情。

  在昌江,像陆景星、庞梅兰这样的护林员还有很多。

  B

  社区联防共管 | 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合力

  日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社区协调昌江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分局举行。会上,昌江综合行政执法局、县林业局、七叉镇、王下乡等有关负责人作交流发言。

  据了解,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社区协调昌江委员会自去年8月底成立以来,积极开展社区协调工作,先后3次到乌烈、雅加、王下、洪水等管护站调研,了解社情、林情,力求解决资源保护和社区发展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分歧。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协商解决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在社区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安排下,昌江辖区内6个管护站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社区活动。去年12月30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联合昌江人民检察院、王下乡政府等联合举办森林资源保护专项行动现场会;同时,乌烈、洪水等管护站和当地乡政府、村委会多次召开座谈会,协商解决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管护站和辖区派出所还一道在保护区周边村庄开展保护野生动物及打击非法收藏枪支弹药宣传活动,并利用宣传车到各村用黎族话、海南话、普通话等多种语言进行防火宣传。

  “一方面抓好森林资源保护宣传,一方面通过解决群众就业、幼儿入学等问题,确保林区生态安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生态保护科科长唐惠海说。他介绍,该局把部分有威信、责任心强的黎族青年安排到森林资源管护岗位上,并通过建幼儿园解决林区职工和周边社区群众子女的学前教育困难的问题。

  C

  打击违法行为 | 守护雨林及其生态系统

  近日,在昌江王下乡浪论村,昌江综合行政执法局国家公园执法大队在巡逻过程中发现了有村民在雨林套种槟榔树,共有300棵。随后该执法大队联合当地村干部找到了当事村民,并对该村民进行思想教育,最终将这些槟榔树移除,保护了热带雨林。

  “基本每天都要到辖区林地巡逻。发现最多的就是有人在林区套种其他经济树木。一旦发现这个情况,就会立即查处。”昌江综合行政执法局国家公园执法大队队长谢圣欣说,为更好地保护雨林资源,助力国家公园建设,昌江于去年8月底成立了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国家公园执法大队,并派驻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配合有关工作,主要负责日常巡护,以及对群众进行生态保护宣传教育等,守护热带雨林及其生态系统。

  近年来,昌江有关部门还不定期联合开展各种清山及专项打击行动,坚决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盗伐、滥伐、违法占地、乱捕滥猎等)行为。

  “护林人员每日在自然保护地和林区林场,会加强对鸟类等野生动物栖息地、越冬地、繁殖地、迁飞停歇地、集群活动区的野外巡护和值守工作,并做好每日巡护登记台账,一旦出现异常就要第一时间报县林业局处理。县林业局也会第一时间联合相关执法部门进行查处。”县林业局局长文继恋说。

  据悉,今年上半年以来,基层各管护站自行或联合林区派出所共开展清山及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80余次,清理套种5处、苗木750株等,有效地保护了资源安全。

  D

  践行“两山”理论 | 王下乡的生态保护之路

  地处霸王岭腹地的王下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20世纪90年代以前,当地的村民常常砍伐树木,以烧山开荒耕种为主要生产方式。从1999年开始,政府全面禁止烧山,实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并于2002年起为村民发放橡胶苗,发展经济。2007年,昌江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农民直补试点,每人每月可领取60元的生态补偿金。

  除了生态补偿,昌江2006年首开海南教育扶贫移民先河,还对王下乡实行教育移民,通过教育移民减少生态保护区的人口,逐步改变其生产生活方式。

  王下乡在教育移民、生态补偿等政策助力下,生态资源保护不断增强,环境越来越好,风光旖旎,环境优越。近年来,昌江便以王下乡创建全省首个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契机,通过系列“两山”转化模式和路径探索,着力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使得“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2019年,该县启动王下乡“黎花里”文旅小镇建设,打造王下乡“黎花里”文旅项目, 按照“一步一里一风情”的思路,以点串线、连线成面策划打造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黎花三里”,积极创新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如今,王下乡老百姓挖掉了“穷根”,摘下了“贫困帽”,吃上了“旅游饭”,集体经济不断培育壮大。

(责编:潘惠文、陈海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