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优化配置要素资源 盘活闲置资产助乡村振兴
12月8日午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番响村,几名村民正忙着对一块占地72.44亩的土地进行清理平整。再过几天,这里将种上辣椒、茄子和黄瓜,打造成一处常年蔬菜种植基地,实行订单种植、连片经营、规模发展。
72.44亩土地原本就不算多,而在过去,这里更是被拆分成了55份。
“这片地涉及55户村民,他们零零散散种了一些作物,效益不高,不少地更是处于抛荒状态。”番响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梓行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原本分散凌乱的零星小地“化零为整”后,该村将其统一流转租赁给优质农业企业,不仅一下子鼓了村集体的钱袋子,也让农户多了出租土地与务工两种增收途径。
王梓行算了一笔账,在享受政府发放蔬菜种植淡季补贴的情况下,土地租金为每亩每年2125元,再加上企业每年发放的4万元固定分红,这72.44亩土地每年至少可为村集体及农户创收近20万元。
地还是那块地,“含金量”却提升不少,而这样的变化在番响村并不是个例。
2019年至2020年,自然资源部作为番响村的定点帮扶单位,向该村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整合土地资源方式实现集约节约用地,不仅让一批耕地提质增效,更新增建设用地执行指标7.44公顷。
“这7.44公顷建设用地来之不易,我们计划依托当地红色文化,在这里打造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同时推出一批红色旅游项目、特色伴手礼,真正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今年6月,王梓行被自然资源部派驻至番响村担任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后,除了“接棒”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后续工作,也逐步唤醒了更多“沉睡土地”。
今年以来,番响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对该村的集体资产“家底”进行了一次系统清点,摸排出红毛丹种植基地、鱼塘、经营用房等一批闲置可经营性资产,通过使用权有偿转让、租赁等方式,变存量为增量,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5万元。
“番响村的林地、坡地多,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建筑用地更是少。”在王梓行看来,通过优化配置要素资源,有限的土地资源同样可以实现价值最大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