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新闻

“走进乡村看小康”东方站之玉龙村:黎村“织娘”巧手织出幸福花

2021年12月17日10:24 |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小字号

依山傍水的玉龙村。人民网 符武平摄

人民网东方12月17日电(李学山、毛雷)各种颜色的染料在柴火锅里咕嘟嘟地冒着热气,一旁的竹竿上晾晒着刚刚染好的丝线,门店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黎锦产品,身着黎族服饰的“织娘”符丽香和她的同伴们一边忙着将白色的丝线放入染锅里煮染,一边手脚不停地织绣着客人订制的黎锦……

海南省东方市东河镇玉龙村的黎族“织娘”在给丝线染色。人民网 李浩蓉摄

12月15日,由东方市委宣传部、东方市乡村振兴局主办,人民网海南频道组织的“走进乡村看小康”东方站活动来到东河镇玉龙村,来自各地的网络大V和媒体记者在东河白玲黎锦专业合作社,看到了黎锦是如何从一根根细线开始,在巧手“织娘”们的手中一步步变成精美的服饰和工艺品的全过程。

海南省东方市东河镇玉龙村的黎族“织娘”。人民网记者 毛雷摄

纯天然的染料,全手工的编织

白天她们是田地里耕作的农民,小卖部里忙碌的老板娘,围着孩子和锅台转的家庭主妇,但到了晚间或闲暇时刻,她们就会聚拢到一起,开始自己的黎锦编织,村道就是生产车间、双手双脚就是生产工具,往地上铺张席子就开干,用一针一线编织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玉龙黎锦“织娘”。

黎锦是海南黎族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是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而对于玉龙村的“织娘”们来说,黎锦还是她们改善家庭生活、改变个人命运的压箱底“宝贝”。

今年40多岁的白玲是东玉龙村的一名黎锦“织娘”,也是东河白玲黎锦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打小她就受到外婆与母亲的耳濡目染而喜欢上了黎锦,长大后也经常编织黎锦自用或者送人,从简单的织围巾、头巾开始到织成一件衣服、裙子,白玲不仅掌握了传统的织锦技艺,还学会了改良黎锦服饰。

后来,白玲发现自己的黎锦产品也很受市场欢迎,手中的技艺也可以带来经济价值,她便让家里人也加入到黎锦编织和销售中来。2018年年底,白玲创办了黎锦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的黎族妇女一起加入到黎锦传承队伍中来,目前合作社共有24户,其中脱贫户14户。

黎锦是以棉线为主,麻线、丝线和金银线为辅交织而成。海南东方、昌江地区黎族群众创造了扎染与织造相结合的织锦工艺。其经线多采用缬染法(即扎染),在一个扎线架上编好经线,然后用纱线在经线上扎结,染色后拆去纱线,即出现蓝地白花的图案,再织进彩色纬线。纺织、织造的工具仍然沿用古老的传统工具,如手搓去籽十字棍、木制手摇轧花机、脚踏纺纱机和织布机等。

海南省东方市东河镇玉龙村的黎族“织娘”。人民网记者 毛雷摄

白玲和她的伙伴们在对黎锦丝线染色时,全部是就地取材,使用当地的一些树根、藤蔓、枝叶经蒸煮后作为染料,不使用半点化工染料;正在为丝线染色的符大姐告诉记者,作为黎锦四大技艺之一,染料的熬制过程非常重要,不同颜色的染料熬制时间也不同,有的需要熬上一天一夜,有的则需要熬上更长时间,最终才能获得珍贵的染料。而黎锦在编织过程中,她们也全部采用手工,精美的图案完全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一块一米见方的黎锦往往要耗费十天半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

黎锦合作社带动山区群众共同富裕

凭借着对黎锦技艺的热爱和追求,白玲与合作社的黎锦“织娘”们并未拘泥于传统,而是大胆创新,打破传统观念,生产出旗袍、手提包、围巾等颇受群众欢迎与喜爱的现代黎锦产品。在白玲黎锦专业合作社的墙上,还展示了多种图案、结构都很独特的黎锦,白玲说,这些都是样品,如果有人需要定制,她们就按照客人的需求去创作,这也是黎锦纺织中一种全新的尝试。

海南省东方市东河镇玉龙村的黎族织锦。人民网 李浩蓉摄

2020年,白玲被东方市评为市级黎锦技艺传承人,在参加东方市创业大赛时,她的作品《白玲黎锦工艺坊——黎族传统植物染色手工艺品开发与营销》获得了一等奖。而让她更为高兴的是,她的女儿符仁玲也加入了她的黎锦编织队伍。作为新一代的黎锦“织娘”,符仁玲在母亲的带动下,把现代元素加入到黎锦中,让古老的黎锦与现代文明紧紧融合在一起,让更多热爱黎锦的人可以使用黎锦,让黎锦焕发出新的活力,使之真正成为“活”在大众生活中的南海明珠。

除了白玲的黎锦合作社,玉龙村还有两家黎锦合作社,其中玉龙符小清黎锦工作室是目前参加人数最多的一家合作社,这家合作社一共有25名成员,其中大多数成员都是脱贫户,包括负责人黎小清本人也是刚脱贫。据介绍,符小清成立合作社的起因是之前有人曾经向她购买过黎锦织品并大为赞赏,在看到了这个产业无限的前景后,同时也是为了让自己,让身边的人共同富裕,她由此发动了周围的“织娘”一齐加入,共同成立了这家合作社。

海南省东方市东河镇玉龙村的黎族“织娘”。人民网 李浩蓉摄

黎锦“织娘”巧手织出幸福花

东河镇党委副书记许国文说,目前在玉龙村3个黎锦农民专业合作社里的脱困户成员共有50户,这些合作社把“织娘”团结起来,把她们的产品集中在合作社,通过一些展销活动或者省、市的助农消费活动,把黎锦产品推销出去,每年每户黎锦产销收入4000元左右,实实在在的收入,让村民们更加坚定依靠黎锦发展致富的信心,也激发了玉龙村村民的内生动力。

据介绍,近年来,玉龙村紧紧抓住黎锦技艺传承和创新发展的这一契机,因地制宜,创新方式,在组织村民成立黎锦农民专业合作社、传承黎锦技艺的基础上,积极培养有潜质的“织娘”,对传统黎锦技艺黎锦进行改良创新,制作出了黎锦壁挂、黎锦背包、黎锦围巾、黎锦旗袍等一系列生活化的黎锦产品,采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黎锦文化”相结合的模式,打好黎锦经济牌,有效拓宽了群众的收入渠道。

黎锦产业从以往单打独斗愁销路向现在抱团发展路子宽的转变是东方市乡村振兴工作中采取的超常规举措。近年来,东方市为了振兴农村经济,不断推进黎锦产业化发展,通过专业合作社、电商等平台打开黎锦销售市场。下一步,东方还将按照“政府主导、政策吸引、企业参与”的原则,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引进新思想、新理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山区群众增收致富。

白玲说,接下来她会把自己的技艺传承给女儿,给她的团队、合作社,同时不断创新,让更多的人喜欢黎锦,更多的人知道黎锦好看。 

(责编:蒋成柳、陈海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