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新闻

东南亚特色美食在兴隆有新吃法

舌尖上的“侨”滋味

记者 刘梦晓 实习生 张梦真
2021年12月20日09:12 | 来源:海南日报
小字号

  兴隆的热带水果。记者 袁琛摄

  兴隆的黄金糕。记者 袁琛摄

  兴隆的斑兰糕。记者 袁琛摄

  兴隆咖啡。记者 袁琛摄

  兴隆的粽子。记者 袁琛摄

  万宁有一句俗语:“食在万宁,味在兴隆”。作为海南著名的侨乡,兴隆因汇聚了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被人称为“小联合国”。归侨们远渡重洋回归祖国,也把五湖四海的美食文化带了回来。

  走在兴隆的大街小巷,嗅觉神经很容易收到来自食物的信号。印尼风味餐厅、马来西亚风味餐厅、越南风味餐厅,咖啡、斑兰糕、咖喱鸡块……各类规模不大的餐饮门店,精心烹制东南亚特色美食,酸、甜、辣等味道交融,让你尝到不一样的“侨”滋味。

  一杯咖啡:

  轻嘬一口齿留香

  走进兴隆南洋风味小吃店,人的味觉通道会很快被各种精致的小吃打开。金丝虾卷、印尼炸鸡块、咖喱鱼丸、斑兰七层糕、印尼咖喱粽、秘制凤爪、鸡翅包饭……超过100种糕点、小吃、特色饮品供消费者选择。

  “兴隆人最离不开的,是那杯醇香的兴隆咖啡。”小吃店主理人詹舒敏是归侨后代。几十年前,詹舒敏的爷爷奶奶带着她父亲从印尼历经艰险回到祖国,在兴隆华侨农场定居。

  在该小吃店,兴隆咖啡是点单率最高的饮品。詹舒敏听长辈们说,以前在东南亚,许多咖啡店是由海南人经营的。70年前,东南亚的归侨们不仅把喝咖啡的传统和制作、冲泡咖啡的手艺带到了兴隆,还从国外带回咖啡种子,生产出后来声名远扬的兴隆咖啡。

  高点单率的背后,是兴隆咖啡上乘的品质。本地生产的咖啡豆是制作兴隆咖啡的原材料。部分兴隆人炒制咖啡豆时,会适时加入一些白糖、食盐和牛油,让咖啡更香浓。一杯兴隆咖啡端上桌,一股香味扑面而来,轻嘬一口,咖啡的醇香瞬间布满整个口腔。馨香入口,苦中回甘,细细品味,这种味道的层次感令人陶醉。

  除了咖啡,咖啡奶也是该小吃店的招牌饮品。制作咖啡奶,一般以兴隆咖啡打底,再加入炼乳。由咖啡和椰浆混合制成的咖啡厚椰乳,有椰香味,受到年轻人欢迎。

  一碟黄金糕:

  造型精致味香甜

  种类繁多的糕点,是兴隆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尼归侨陈瑞莲说,兴隆有各式各样的糕点,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娘惹糕”。据传,很久以前,华侨们到南洋后,跟当地人结婚并繁衍后代,生下男孩称“巴巴”,生下女孩称“娘惹”。后来,中国菜式与东南亚菜式相互影响,出现了多种以“娘惹”命名的食物。

  印尼归侨后代周健美是兴隆地区有名的糕点师傅,他制作的黄金糕广受好评。黄金糕,也叫蜂窝糕,是南洋娘惹糕的一种。归侨们将黄金糕的制作手艺带到了兴隆。

  “娘惹的青春时光大都消耗在了厨房里,糕点以‘娘惹’为名,倒也贴切。”周健美介绍,他的外婆是印尼归侨。外婆很会做黄金糕,把手艺传给了他母亲,他母亲又把手艺传到了他手上,“我们家已经在兴隆做了几十年黄金糕。”

  糕点师傅在制作黄金糕的过程中,会加入香茅、黄姜等热带香料植物,以及新鲜的椰浆。正因如此,黄金糕出炉后,色泽金黄、香气扑鼻。黄金糕的得名,或许与它的色泽有关。周健美说,外婆告诉他,在印尼,黄金糕是逢年过节必备的点心。

  在兴隆,名气和黄金糕一样大的糕点还有许多,如斑兰七层糕、兴隆咖啡糕、香兰糯米糕、姜汁椰奶糕等。兴隆人擅长利用各种热带作物,制作出造型独特、口感香甜的糕点。

  一道招牌菜:

  以匠心烹制侨味

  “这道‘加多加多’,是我们的招牌菜,欢迎品尝!”在兴隆,归侨后代杜添江经营的一家餐厅人气颇旺。他推介的“加多加多”,实际上是一大盘凉拌菜。

  在这家餐馆里,“加多加多”是食客们常点的菜肴。这道菜香中带着辛辣,味道十分独特。常见的材料是圆白菜、长豆角、豆腐、水煮鸡蛋、黄瓜及炸土豆片。据介绍,印尼人经常将这些食材簇成一盘,然后蘸着酱吃,有时把酱汁倒进盘中搅拌后食用。酱是甜辣的,内含虾膏、蒜头、椰奶、花生碎及一点点椰糖。“在印尼,这是一道意头菜,也是一道家常菜。”杜添江说。

  “‘加多加多’味道很特别,这里的咖喱鸡也很不错。”游客张红杉一边吃一边点赞。他提到的咖喱——经常在东南亚菜肴中“露脸”。

  杜添江介绍,咖喱是东南亚家庭主妇常用的调料。人们听到“咖喱”两个字,可能会首先联想到印度、泰国这两个国家,其实,印尼的咖喱也别有一番风味。印尼咖喱有浓郁的椰浆香味,有点甜且不太辛辣,味道香醇,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

  制作咖喱酱,工序比较繁琐,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准备原材料。收集来的香茅、黄姜要新鲜,且黄姜买来后不能马上用,要先用水浸泡,洗干净去皮晾晒,晒干后方能使用。“做菜要有匠心,这样才能成就美味。”杜添江说。

  兴隆的许多东南亚风味餐馆都是归侨或归侨后代开办的。在兴隆经营一家东南亚美食餐厅的黄文能说,为了让消费者吃得惯,餐厅对菜品进行了改良,把味道调淡了一些,“我们想把这些不一样的味道留住,带给更多人新体验。”

(责编:蒋成柳、潘惠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