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新闻

海南两会·代表委员话自贸

推动昌江快步走上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

——访昌江黎族自治县委书记陈儒茂

2022年01月24日13:59 |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海口1月24日电 (记者 毛雷)2021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成势见效之年。2022年,海南迎来自贸港建设攻坚之年。在海南发展黄金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围绕自贸港建设,昌江将如何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记者就此专访了昌江黎族自治县委书记陈儒茂。

记者:过去五年,昌江建成叉霸旅游公路、昌化江旅游公路,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荣升为国家3A级景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1%,二产从“黑灰”产业迈向绿色化发展,核电二期、核小堆投产,清洁能源产业园签约引进6个总投资171亿元先导项目。未来,昌江在紧扣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有力发展引擎方面,将进行哪些重点工作?

陈儒茂:作为传统工业城市,昌江曾经依靠采矿、水泥生产等资源开发产业创造了传统工业的辉煌。但近年来,我们也面临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阵痛。为此,昌江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破除这个困局,开启了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质量转型的探索之路。2018年,我们对标海南“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扣紧自贸港“3+1”重点产业方向,结合县情提出“五地两县”发展战略;去年底,我们审时度势,顺应“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要求,充分发挥昌江拥有的诸多有利条件和潜在机遇,通过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推动昌江快步走上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目标。未来,昌江产业转型就是要扣紧“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目标和“五地两县”布局,立足当前和长远,把握力度和节奏,做好“加法”和“减法”,逐步建成质量效益型、创新驱动型、绿色集约型的现代产业体系。首先,我们将坚持走工业立县、发展绿色低碳工业的路子,在服务保障核电二期、核电小堆和一批先导性项目建成投产的基础上,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循环经济产业等战略性新兴工业,力争用15年培育发展形成千亿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把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其次,我们将以工兴农、以工促农,推进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抓好热带花卉、热带精品水果、南繁育种等特色种养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还要培育壮大海洋产业、临港产业,高标准建设智慧渔业产业园、海洋牧场,发展工厂化养殖,引导渔民“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再次,利用好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政策,做好西部小众精品旅游文章,通过打造好四个“国”字号公园,开发一批精品旅游商品和旅游业态,完善旅游服务和配套,不断提升“春赏木棉红、夏品芒果香、秋游棋子湾、冬登霸王岭”品牌影响力和含金量。第四,坚持“项目为王”,集中精力抓项目、抓招商、促投资,围绕上下游产业链“招大引强”,建立招商项目全周期服务机制,狠抓土地、资金等项目要素保障,以高质量的项目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基本盘。

记者:五年来,昌江在扫黑除恶和县域社会治理方面成效卓著。未来,昌江如何紧扣社会治理水平提升这一主题,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陈儒茂:过去几年,我们在扫黑除恶、法治政府建设、平安建设、禁毒大会战、公共法律服务等都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成果。特别是,我们打掉了为祸昌江三十年的黑恶团伙,并铲除了“砂霸”“运霸”“菜霸”以及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昌江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好。未来,我们也将继续推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不断构建高效有序的社会治理体系,努力推动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是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既要对标自贸港建设,建立完善15个领域风险发现、处置、报告等机制,保障全岛封关运作市县承接事项落实,也要结合昌江实际,防范疫情防控、核与辐射、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风险。二是加强平安昌江建设,推进“四位一体”社会治理新机制,特别是建好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与全岛同步向智慧治理迈进。同时,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下沉基层,并一体推进法治昌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三是加强文明昌江建设,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在绿化美化彩化亮化净化城乡环境的同时,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诚实守信、宽容务实的社会文化。四是加强文化昌江建设,保护好、传承好黎族、玉石、雨林等特色文化,做强玉石文化、围棋文化、黎陶文化品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发挥以文化人、以文润人的作用。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记者:自贸港政策落地、海南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势头强劲,未来,昌江将如何通过抓改革创新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陈儒茂:近年来,一个个便民利企的实在举措,见证了昌江以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力度。比如,我们在全省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金17条”等政策,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招才引才、创一流营商环境、政商交往、行政审批等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昌江也逐渐成为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地区之一。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造福昌江群众的“金饭碗”,坚持以改革创新手段,继续争创一流营商环境。比如,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继续加快政务服务“零跑动”“极简审批”等改革,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又如,我们将全面落实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负面清单、非禁即入、免申即享,引导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打造一流投资政策环境。又如,我们将探索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专项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再如,我们将大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运用和高标准保护等等。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增强昌江投资发展吸引力、竞争力。

记者:王下乡目前已成为“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正在打造乡村振兴的样板。未来,昌江将如何汲取先进经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推动城乡发展实施乡村振兴行动?

陈儒茂: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下,王下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昌江最偏远落后的贫困乡村,向“中国第一黎乡”历史性蝶变,成为“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为我们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但乡村全面振兴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系统谋划、久久为功、持续用力。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典型带动、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从局部到全域,逐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首先,要做好新一轮乡村规划编制,坚持系统思维,结合各自资源、特色,围绕村庄现代化、产业化、旅游化改造提升,全面优化空间布局。其次,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抓好“三块地”改革等重点,推进集体土地入市,不断打通土地资源向土地资产转化路径,盘活农村存量土地。第三,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第四,以特色产业小镇为抓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行动,着力打造王下“黎花里”文旅小镇、霸王岭海南长臂猿旅游小镇、十月田互联网农业小镇、乌烈鲜花风情小镇、好清凤梨小镇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以重点突破带动面上整体提升。同时,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以十星“两委”、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为抓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强做大村集体经济,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记者: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要求,以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需要,昌江将如何利用好、保护好、发展好霸王岭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

陈儒茂: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好这片自然生态宝库,既是昌江的使命担当,也是昌江立足优势、发挥优势、争创优势的所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资源极为丰富,除原始热带雨林、稀有海南长臂猿外,还有树王、树神、奇石、名花、飞瀑等,生态文化旅游潜力不可估量。

近年来,我们不仅通过生态移民、生态补偿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修复热带雨林、建设生态廊道等一系列有效举措保护好这这片热带雨林,同时,也借助这一优势,打造了王下乡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昌化江畔木棉红”景区,带动王下、七叉群众吃上“旅游饭”,形成宝山村、洪水村等一批“网红”打卡地,浪论村成为全国旅游重点村。

因此,下一步,我们既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建设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与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建立巩固联合保护机制,做好执法监管、核心区生态修复、保护宣传等重点工作,同时,还要吃好“生态饭”,深入挖掘霸王岭资源优势、打造以海南长臂猿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品牌形象。重点要持续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创建4A级景区,打造好王下乡“乡村振兴样板”、霸王岭海南长臂猿旅游小镇,深入开展“霸王岭上探雨林·昌化江畔木棉红”“黎花三里寻”等品牌旅游活动,发展森林康养、民宿、生态观光体验旅游,既让海南长臂猿这一珍稀物种广为人知并受到关注,提升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又不断提升国家公园知名度美誉度,助力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记者:未来,在紧扣社会民生福祉,进一步增强百姓幸福感这一主题上将如何补齐短板,优化长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最大化惠及民生?

陈儒茂:谋求更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未来,我们将以全体人民群众共同富裕为价值指向,集中精力把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大事、实事办好。如在教育方面,不仅要办好昌江中学、木棉学校、矿区中学等少数好学校,同时更要利用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带动更多学校进入优质学校行列,让昌江的学子都能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与此同时,加大对黎族文化等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培育昌江学生“特色文化印记”。在医疗卫生方面,持续巩固拓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成果,下一步的重点还是要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提升镇村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城乡健康服务公平共享。在就业方面,重点要建立健全收入分配制度,探索就业创业服务市场化路径,引导新就业形态发展,多渠道推动高质量就业。在社会保障方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谋划社区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养老和托幼服务供给;同时,还要补齐各领域公共服务短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总之,我们将不遗余力加大改革力度,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进一步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责编:蒋成柳、席秀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