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市以作风整顿建设为抓手 强化担当作为和制度创新 推动农村“三块地”改革取得实效

农村“三块地”改革是指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将存量集体建设用地盘活后优先在农村配置,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近年来,文昌市以作风整顿建设为抓手,通过实行土地征收新程序、多元补偿机制等5项创新制度,大力推进“三块地”改革取得明显成效,部分做法在全国范围推广实施。
记者在文昌市潭牛镇大庙村的吾乡·乡隐民宿了解到,荒废多年的老屋如今成为游客休闲打卡的精品民宿,屋内沙发、床、桌椅、卫浴等现代化的配套设施齐全,曾经的老屋焕然一新。同时在民宿居住的游客们还可以采摘、垂钓等,体验归园田居的生活。
文昌市潭牛镇大庙村吾乡·乡隐民宿经营者刘欢:“现在村里的环境变好了,餐厅、民宿都有,慕名前来的游客还喜欢购买村民家里的农产品,村民增收(渠道)多了,日子肯定也越过越好。”
大庙村过去是典型经济落后的“空壳村”。近年来得益于农村“三块地”制度改革,已然蝶变为海南有名的美丽乡村,当地政府积极引进企业入驻大庙发展餐饮、民宿等乡村旅游业,拓宽了村民增收路子,吸引进城务工人员纷纷“回流”,村民生活幸福指数更是大幅提升。
文昌市潭牛镇大庙村党支部书记李经甫:“现在我们大庙村通过‘三块地’制度改革,我们村的环境很漂亮了,村民的房屋也都翻新了,能够在村里面就业,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2015年,文昌被列入全国首批试点“三块地”改革的市县,成为海南省首个试点改革的地区。针对改革过程中,一些职能部门、党员干部遇到问题绕道走,落实改革任务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等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文昌市作风办组织调研组蹲点调研,帮助其查找出党组领导作用发挥不充分、贯彻落实改革决策部署有差距等四个方面11个具体问题,督促其销号整改。
文昌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庄敏:“自从开展作风整顿建设活动以来,我们严肃查处了一批土地领域作风和腐败案件,追缴违纪违法款350余万元,并向市资规局下发监察建议书,要求其狠抓整改、健全机制、堵塞制度漏洞。”
文昌市资规局机关党委副书记陈明干:“根据监察建议,在全市资规系统开展作风整顿建设,建立完善了留用地公示、‘双管双核’、责任追究等制度7项,形成‘不畏艰难抓落实,克服万难抓推进’的精气神和过硬作风,逐个破解‘三块地’改革的堵点、难点。”
据统计,自开展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至今,文昌全市已入市60宗面积约984亩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交总价为7.26亿元。这大幅度增加了农村集体和农民经济收入,也有效促进当地闲置劳动力就业,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等项目频频落地,成为乡村振兴有力的“助推器”。
文昌市“三块地”制度综合改革小组负责人陈绮宇:“文昌已有37个村通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取得直接收益达5.818亿元,其中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13个,1亿元以上村集体1个。”
文昌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荣俊峰:“下一步,文昌市将坚持‘纠树’并举,坚决向顽瘴痼疾‘亮剑’,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持续巩固发展作风整顿建设取得的成效。”(文昌市融媒体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