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新闻

海南省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一例87岁帕金森病患者脑起搏器手术

2022年03月05日19:51 |
小字号

近日,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名87岁高龄帕金森病患者完成脑深部电刺激术(脑起搏器手术)。这是目前已开展的94例帕金森手术中年龄最大的患者。

患者王金山(化名)被帕金森病困扰了20多年,已出现剂末现象(指口服药物控制的持续效果减短)、异动症(指服药后有明显肢体异动的表现,由于药物疗效逐渐减退,或者药物剂量不合适,造成帕金森患者出现全身舞蹈样动作,而且不受控制)等帕金森并发症,异动症后又是到了关期——走不动。

为了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家属找到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团队,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术前评估。

住院期间,患者及其家属向神经外科表达了希望进行DBS(脑起搏器)手术的意愿。随后,患者入住神经外科。

患者为87岁高龄老人,对心肺功能要求较高,且更容易出现脑梗塞、心梗等全身系统并发症,手术风险系数非常高。

为了满足患者的愿望,令其晚年生活更有质量,经术前详细评估,周到手术准备,神经外科团队与麻醉护理团队紧密配合,顺利完成手术。

随着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的日益发展完善,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医疗技术不断进步,自2017年在全省率先开展该类手术后,截至目前已开展了94例DBS手术,技术成熟,疗效显著,科室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能满足广大帕金森病患者及其他运动障碍疾病患者的就医需求,前来求治的患者日益增多。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最早在1998年引进国内,常规用于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等运动障碍疾病治疗,是一种精准、微创、安全的手术治疗方式。

帕金森患者植入脑起搏器1年后,运动症状明显改善。实施脑深部电刺激器治疗可以显著改善75岁以上高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没有显著下降。

植入脑起搏器的高龄帕金森病患者,发生不自主舞蹈样异常运动的时间明显缩短,出现“关期”的时间显著减少,认知功能等没有显著变化。

高龄患者植入脑起搏器术后不良事件较少,部分患者的术后精神情绪不稳定的表现常常是短暂的,可较快缓解。(海南省人民医院)

(责编:潘惠文、席秀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