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新闻

昌江发挥“她力量”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 刘婧姝 特约记者 黄兆雪
2022年03月09日08:45 | 来源:海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巾帼红”扮靓山海黎乡

  王炸村女龙舟队训练场景。 (受访者供图)

  保突村村民在制陶。 记者 陈元才 摄

  时代召唤巾帼,奋斗成就梦想。昌江黎族自治县有一群巾帼,为推进昌江实现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重要力量。

  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记者走进昌江,聆听动人故事:她们或用小小龙舟,劈波斩浪为省争光;或返乡创业,在传承与保护黎族制陶技艺的同时,成为带领群众就业增收的“领头羊”;或走村入户,关心妇女身心健康,将“两癌”救助落到实处……

  王炸村女龙舟队 赛场上的“王炸”

  赛龙舟是在民间广泛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昌江十月田镇王炸村有这么一支队伍,她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全是来自农村的妇女,她们为省争光,拿下了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多枚奖牌。

  “姐妹们,起来跑步了,要时刻保持体能。”3月5日一大早,王炸村女龙舟队队长王海丽在训练群发送集合信息,龙舟队的队员纷纷响应,组成一支晨跑队伍,在村道跑动起来。

  今年40岁的王海丽在龙舟队里担任舵手,个头只有1.53米,却大步领跑在前。“虽然已经40岁了,但我的体能很好,希望可以一直划下去,拿下更多的奖项。”王海丽说。

  2018年5月,昌江民宗委在全县范围内选派参加全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队员,当时已是王炸村村医的王海丽由于体能过硬、又有多次参加村内篮球比赛经验,便应下了这一任务。

  “我们王炸村的妇女个个身强体壮,又热爱体育运动,我没有多想,既然接下了任务,就一定要取得好成绩。”这是王海丽组建女龙舟队的初心,但缺少队员、训练资金,甚至连教练都没有,组建队伍实为不易。

  王海丽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找到了村里的姐妹,挨家挨户发动她们加入。“训练和比赛是‘不务正业’,耽误干农活,家人不支持。”队员符连玉说,面对家人的反对,王海丽多次往返家中做思想工作,最后成功召集到14名姐妹,组建了龙舟队。

  王海丽告诉记者,队员自主摸索训练,由于不专业,只会用蛮力划船,连方向都控制不好。她意识到,不经过专业训练是无法走向赛场的。于是又几经辗转,找到了2位教练,让训练逐步走向正轨。

  2018年7月,仅训练2个月的王炸村女龙舟队亮相全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首次参赛便获得了女子组250米和500米第一名的好成绩,拿到了全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入场券,而后屡创佳绩。截至目前,女龙舟共拿下近10项奖项,成为赛场上真正的“王炸”。

  “她们的勇敢、坚毅,让我们所有人都动容,希望在未来的比赛中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王炸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浩说,第七届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拟于11月在三亚举办,如今队员们个个信心十足,静候开赛。

  创业“娘子军”带动黎陶产业化发展

  黎族传统制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泥条盘筑制陶技艺传承人刘梅珍,通过成立昌江保突黎陶制品专业合作社,促进黎陶产业化发展,带动当地30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约1万元,打造了一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昌江文化名片。

  “合作社现在有50个品种,还有专业的研发团队,可以根据需求设计产品……”3月4日,在昌江保突黎陶制品专业合作社,社长刘梅珍一边忙着电话洽谈合作,一边指导黎陶产品生产。

  “保突村妇女擅制陶,过去村里存有大量的精美陶器却被搁置在角落,我们守着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却没饭吃,制陶的手艺也面临失传的危机。”刘梅珍因此有了创业的初心,在村里创办制陶馆,把当地妇女召集起来,共同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为此,2012年刘梅珍放弃了原本在海口的高薪工作,回到了家乡成立合作社。2015年,在政府的帮助下,具备规模化生产的制陶馆建成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还有不少收藏家慕名而来,合作社先后获得了“昌江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

  “现在合作社寻求转型,从传统的制陶到生产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或文创产品,在产品研发上还需多下功夫。”今年2月,合作社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笔订单,生产1000件左右的茶罐、盐罐等伴手礼。当前文旅融合发展势头强劲,刘梅珍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如何让黎陶产品走向更大的舞台,是她为之奋斗的目标。

  让刘梅珍欣慰的是,近年来除了带动当地村民就业的同时,在合作社学了制陶技艺的学员纷纷走入星级酒店或校园担任陶艺师,将制陶技艺进一步传播出去。

  “从2017年开始,我就在棋子湾开元度假村做陶艺师,收入稳定,而且还能让更多来昌江旅游的人了解我们传统的技艺。”保突村村民刘拜英说。

  思想宣讲春风化雨“两癌”救助暖人心

  在昌江提起巾帼,人们耳熟能详的是“植树娘子军”陶凤交。3月4日,2022年“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之一巾帼事迹宣讲活动走进昌化镇昌城村,讲述陶凤交和她的姐妹植树造林的先进事迹、最美志愿者陈晓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凉山支教等先进女性典型事迹。

  “陶凤交和她的姐妹们用最好的青春,凝固了流动的沙丘,让昌江棋子湾万亩沙漠变成绿洲,她们坚韧不拔的意志,永不言败的决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宣讲员吉家燕说。

  思想宣讲春风化雨,关爱妇女见行动。

  “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是35岁至64岁女性高发癌症类型,在昌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制约不少农村家庭发展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昌江妇联在全县实施关爱农村妇女“两癌”救助计划,对患“两癌”及癌前病变的原建档立卡户、农村低保户和农村特困户中的妇女给予每人每年2万元资金救助,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3月7日,昌江妇联联合海南恒基集团共同慰问20名“两癌”妇女,将慰问金及慰问品送到她们手中,鼓励她们积极面对生活。

  “感谢政府的关心和帮助,此前因家庭收入少,又怕给家人添麻烦,身体不舒服也没有去检查。”七叉镇乙劳村村民洪玉珍坦言,直至2021年8月,她在妇联工作人员帮助下去到医院检查,发现患有乳腺癌,可治疗费用让原本家庭收入微薄的她雪上加霜。“好在政府补助,治疗费用节省了不少,做完手术后,生活又燃起了希望。”

  2021年,昌江妇联积极争取省妇联“两癌”救助金30万元,救助18名农村低保户、农村特困户和建档立卡贫困“两癌”患病妇女,争取到省妇联中海油“同舟工程——救急难行动”救助金32.7万元,救助34户患病困难家庭,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7万元,救助7名低收入“两癌”患病妇女。

  “今年我们计划将‘两癌’救助列入2022年‘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申请省级资金20万元,旨在切实减轻患病妇女家庭负担,让她们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帮助她们重新树立生活信心。”昌江妇联主席符燕说。

(责编:潘惠文、蒋成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