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有动力 产业发展有底气
科技人才助力五指山开出“富贵花”
人民网五指山3月21日电 (王硕)“今年我们的兰花能卖到50万株!”在海南省五指山市通什镇什会村的兰花基地,记者再次见到谢光明。
2020年5月,在这个兰花基地,谢光明第一次跟记者谈起自己的创业史:2013年,谢光明加入五指山生态科技特派员队伍,怀揣梦想,他创建了五指山万泉园艺公司,带着技术和资金开发“桌上型兰花”,建立起组培克隆、水肥一体化的兰花生产线,也组建了一支以农村妇女为主的生产队伍。那时,谢光明畅想,要把五指山热带兰花做成产业。
五指山市通什镇什会村万泉兰花基地。受访者供图
一年多过去了,谢光明的兰花基地品种更多了,销售量也从10万多株增长到去年的30多万株,今年有望再突破。
“我们的兰花品种特别,具有独家性,去年以来在线上卖的特别好!”谢光明介绍,疫情以来,花卉销售在电商平台打开销路,“我们现在产品直接供应电商平台,不用我们搭建销售渠道,经常是供不应求。”
凭借“桌上型兰花”优美的花形和极低的货损,万泉园艺的兰花一推出就广受市场欢迎,上架价格比同类型绿植高,利润也相对较高;又因为是无土栽培,运输过程货损小,颇受电商和供应商的喜爱。谢光明描绘着未来:“我们现在还在根据市场需要开发新品,目标就是把五指山打造成国内兰花种业基地。”
一个藏在海南中部山区的兰花基地哪里来的发展底气?
“万泉兰花基地发展秘密在产学研结合”,谢光明解释道。生态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像谢光明一样带着技术、信息、管理、资金的农业人才走进田间地头。他们上能接政策、下能接地气,产业发展有了方向和支撑自然快起来。有了“科技明白人”深入田间地头作指导,农业创新也有了抓手。
“有了制度做支撑,政府可以通过项目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在产学研结合,特别是新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引进上为我们铺路”,谢光明说,企业又要跑市场,又要做末端,没有能力再做前端的新品种研发、新技术的引进,但有了政府部门的协调,才能把农科院、热科院这些技术力量引进来,贴合市场搞品种创新。
谢光明在兰花基地查看兰花生长情况。受访者供图
“政府工作人员跟我说,只要你认为谁很厉害,谁很强,哪个品种很新,我们就把它引过来。”市场需要什么,企业需要什么,科研院所力量就介入研发,前沿的技术真正为农村产业发展助力,“我觉得这应该就是产学研结合的最好方式了”。
谢光明介绍,在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中,企业把所学到的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教给当地的村民,让他们有产业的承接能力,把五指山的兰花产业模式移植到海南其他地区。
海南省东方市板桥镇新园村万泉兰花基地。人民网 符武平摄
2020年5月,海南省东方市板桥镇新园村万泉兰花基地正式投产,新园村通过“企业+村集体+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共87户353人入股兰花基地,带动当地村民从事兰花产业。一年下来,光是基地保底分红就有二三十万。
“科技力量真正下沉需要载体,不管是企业还是合作社,都需要有一定的规模,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把市场和农民对接起来,把科技和市场对接起来,形成海南的兰花产业链。”思量起海南兰花产业发展,谢光明显得很兴奋,“我们现在的设想不光要把海南打造成兰花生产基地,还要靠着产学研的深度结合,打造种植产业新高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