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新闻

为了完成流调报告 他们打电话打到耳朵发烫

记者 高懿
2022年04月12日08:27 | 来源:海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多打一个电话,就多一份放心

一张桌子、一壶水、一部手机,一板“金嗓子喉宝”,就是一天。自4月1日起,澄迈县33支流调小分队就这样驻扎在澄迈县疾控中心。

“您好,我这边是澄迈县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现在需要对您的行程进行询问。”4月11日,澄迈县疾控中心宣教科负责人杨聪的话还没说完,电话被突然挂断。他无奈地对海南日报记者说:“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大部分都是使用自己的私人号码联系,被误认为诈骗电话也是常事,只能一遍遍地打电话,一遍遍核实信息。”

随即,杨聪又重新拨打电话,在反复确认基本信息后,电话的那头才终于传来回复。而最让杨聪印象深刻的还是4月6日那次流调电话。

“经大数据分析,您与海口其中一例阳性病例有过接触,现就3月31日至4月6日的路径进行核查。”“是否全程佩戴口罩”“去哪几个村收菜?什么时候去的”“回家后又去了哪里”“接触的亲友有谁”“您打疫苗了吗”……杨聪一边询问,一边拿笔在纸上记录着要点。经过近两个小时详细、耐心地询问,杨聪才挂掉电话,纸上早已写满了流调信息。

杨聪告诉记者,像这样往返于海口和澄迈、流动性较强的人员,需在4小时内了解清楚基本情况,24小时内完成流调报告。“最难的不是询问情况,而是引导他进行回忆。这时他便会适时化身心理咨询师,一边安抚对方情绪,一边通过回忆行程,掌握所需信息。”杨聪说。

记者看到,在澄迈县疾控中心的各个角落,有很多工作人员一手拿手机,一手做记录,从早到晚,电话询问、数据分析、报表汇总、起草协查函……流调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声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虽然时常被误解,也时常被安慰,有时电话一打就是几个小时,一天要打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电话,对方的一句‘你们辛苦了’便是一天疲惫里最好的慰藉。”杨聪揉了揉因长时间通话而发烫的耳朵对记者说,“多打一个电话就能多一份放心”的共识让“流调人”干劲十足。

“电话流调是流行病学调查中最常见的方法,但流调工作不是简单的电话询问,也不仅仅是重点场所排查和人员甄别,还要梳理线索、反复推敲、综合研判,在最短时间内摸清楚每个上报病例的活动轨迹,分析出感染途径和传播链,并及时采取措施阻断病毒传播,从而将感染人群控制在最小范围。”澄迈第二流调小分队队长王思斌告诉记者,流调队现已采用线上电话与现场询问的方式,按照“发现一个、推送一个、处置一个”要求,做到“早、快、准、细”,工作到深夜早已成为常态。

(责编:潘惠文、蒋成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