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新闻

海南聚焦“陆海空”三大领域 推动科技创新

记者 邱江华
2022年04月13日09:15 | 来源:海南日报
小字号

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新华社发

  冬春季节,全国7000多位科研人员聚集海南,累计育成2万多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满中国粮;“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走向“深蓝”,21次下潜万米,推动中国从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文昌国际航天城成为航天强国的圆梦之地。

  “陆海空”三大领域,既是科技创新的重点课题,也是攸关中国发展的战略命题。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就南繁、深海、航天等领域科技创新作出部署,赋予海南重要使命和责任。

  4年来,海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心怀“国之大者”,扛起建设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重任,发挥“温度”“深度”“维度”优势,全面加强支撑保障能力建设,打造南繁、深海、航天三大科技创新高地。

  南繁的“温度” 端牢中国饭碗

  南繁基地,中国饭碗在这里稳稳托起。

  每年冬春季节,海南三亚、陵水、乐东等市县,都会迎来特殊的“客人”:全国29个省份、700多家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7000多位科研人员齐聚于此,从事南繁工作。

  海南南部年平均气温24℃到25℃,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是南繁加代繁殖的“天然大温室”,能将育种年限缩短三分之一到一半。

  据统计,累计超过2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经历过南繁,占到全国育成新品种的70%以上。海南也因此被称之为“育种圣地”。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有限耕地上多产粮、产好粮,种子是关键。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时强调,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他还指出,海南热带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十分宝贵。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海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推动“南繁硅谷”建设,形成“一城两地三园”规划布局。“一城”,即南繁科技城;“两地”,即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三园”,即三类现代种业产业园:作物、畜禽、水产。

  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初步建成。三亚、陵水、乐东26.8万亩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已建成22万亩高标准农田。

  南繁科技城公共性基础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设立,已有18个院士团队进驻,实施76个“揭榜挂帅”项目,37家单位参与联合攻关。

  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等重大科学设施加快推进,着力形成检验隔离、战略储备、产业应用、国际贸易交易等功能。

  如今,南繁科技城成为我国种业科研机构、经营主体的“打卡地”。

  中国农业科学院南繁育种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南创新研究院、中种集团、德国科沃施等一批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相继落户。国家种子精准设计育种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生物育种专区(一期)投入使用。

  水产南繁也在快速发展。海南是南美白对虾、石斑鱼、金鲳鱼、罗非鱼等水产物种核心基地,年产各类海水鱼鱼卵约11.2万公斤,海水鱼类种苗约30亿尾,供应全国100%的“早繁”苗种。

  大海的“深度” 服务海洋强国

  崖州湾畔,万米深海探测从这里起航。

  2021年12月5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着“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返回三亚南山港。此次航次历时53天,进行了包括“悟空”号全海深AUV、全海深玻璃球和声学释放器等深海仪器装备的万米海试。

  自“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实现常规科考应用以来,已完成21次万米下潜,将国内9家单位的27名科学家送达海洋最深处,见证了我国科考人对深海极限的挑战。目前,我国万米深潜次数和人数居世界首位,推动深海科考领域“从进入到探测到开发”的跨越。

  从浅海到深海,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向海洋进军的必经之路。

  据悉,三亚崖州湾距离1000米水深海域仅128公里,距离2000米水深海域仅260公里,科考船可在当天往返。

  深海科技城,正在崖州湾畔拔地而起。该科技城聚焦深海主题,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国际化产业生态体系,推动深海装备、海洋能源、海洋生命科学、海洋牧场、海洋公共服务等领域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

  目前,海南省深海技术实验室已投入运行,以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南海地质科技创新基地、海南省深海技术实验室等平台为主体,推动国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平台建设,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部、中船集团等有关深海科技机构也陆续落户。“探索一号”“探索二号”“奋斗者”号、“深海勇士”号、超大型压力舱等深海装备也入驻三亚。

  海南成为我国深海科技力量主要聚集地,为国家深海战略和海洋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战略服务保障。

  海南的“维度”

  探索浩瀚宇宙

  文昌龙楼,千年飞天梦想在这里触手可及。

  2022年4月11日,执行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

  据报道,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6个月返回地面后,中国空间站将转入建造阶段。中国将依次发射天舟四号、神舟十四号、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和神舟十五号6个航天器,于2022年全面建成空间站。

  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曾经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时刻——

  2016年6月25日、11月3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长征五号成功首飞。

  2017年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成功发射。

  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我国正式迈入空间站时代。

  2021年5月29日、9月20日,天舟二号、三号货运飞船在此起飞,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对接,我国空间站建设进入了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

  一次次激动人心的时刻,一次次成功发射的纪录,文昌航天发射场被冠以一系列美誉:中国探月新母港、中国行星探测母港、中国空间站建造母港。

  在建设航天强国征程中,文昌航天发射场具有诸多优势。其中,最大的优势是纬度低,发射效费比高,同等条件下能够使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提升15%以上。此外,它还具有射向宽、安全性好,海运便捷、可行性强,无毒无污染、绿色环保等优势。

  依托文昌航天发射场,海南推动建设文昌国际航天城,打造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空间科技创新战略产业基地、创新融合示范产业基地、航天国际合作产业基地、航天超算中心。

  目前,文昌国际航天城科技创新公共平台正在搭建,航天装配及异地协同中心获国家发改委立项支持,商业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厂房和卫星总装测试厂房开工建设,将打造我国首个新一代中型商业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厂房。

  航天科技力量和企业也正在集聚。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与海南开展战略合作,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院所纷纷落地。

  从一粒种子,到无垠海洋,再到浩瀚宇宙,海南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深度融入和服务保障粮食安全、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等重大战略,不断提升在国家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陆

  2021年5月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揭牌运作。

  截至2022年3月,已建成物理空间2.75万平方米,引进院士团队18个,全球招聘引进9名科研人员75名项目博士后,实施76个“揭榜挂帅”项目,37家单位参与联合攻关。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加速推进创新主体和种业企业落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南创新研究院等16家地方法人机构落户,引进中国种子集团、隆平高科等415家种企。

  3月16日,我国农业领域首批启动建设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之一——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在三亚揭牌。

  海

  截至目前,“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已累计完成21次万米下潜,已有27位来自我国9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学家通过“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到达过全球海洋最深处,万米深潜次数和人数居世界首位。

  2021年6月2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正式投产。截至今年2月,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亿立方米,目前日产能突破2000万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2022年3月30日,我国首个智能深海油气保障仓储中心在澄迈马村港中国海油海南码头投用。

  空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实现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目标。

  2022年2月27日,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搭载22颗卫星成功发射,创造我国航天“一箭多星”的最高纪录,也标志文昌航天发射场商业航天发射首战告捷。

  (文字整理/记者 邱江华)

(责编:潘惠文、蒋成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