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观察:如何缩小“免疫鸿沟”?专家们在博鳌这样说
人民网博鳌4月20日电 (李学山)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举办缩小“免疫鸿沟”,共享健康福祉分论坛,世卫组织全球卫生筹资大使、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博鳌亚洲论坛咨委、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主席陈冯富珍,博鳌亚洲论坛咨委、阿斯利康董事长约翰森等就此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戈登·布朗表示,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希望能够达到75%全球疫苗注射的目标,但现在仍有超过100个国家没有达到75%的目标,这导致600万人口死亡,数以百万的人还在挣扎当中,面对这样的问题,所需要的是全球共同的努力,以此为全球各国人民实现广泛的疫苗注射。
“奥密克戎仍然在变种过程当中,很多国家的医疗系统都面临了极大的压力,我们希望改变这样‘免疫鸿沟’的存在,这就必须进一步推进疫苗注射的项目进展,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的人们应该接受疫苗的注射,给他们提供设备、设施和材料,有一个长远的目标来推进疫苗在全球的普及,包括进一步的疫苗测试和接种。”他说,世卫组织发现,在全球南部国家和北部国家之间的差异仍然很大,比如在发达国家进行疫苗测试的次数超过世界贫穷国家8倍以上,而在非洲国家,平均每3000个人才有1个医生,“这一切都让我们意识到疫情的抗争是生死攸关的时刻,我们需要有全球共同协作的总体疫苗接种计划。”
陈冯富珍认为,包括疫苗在内的药物的公平可及性非常重要,如何让富有的国家能够确保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非洲以及其他地方也能得到足够的疫苗是非常关键的,这样的话就能减少病毒的致死性。但谁来为这些东西付钱,能够让疫苗变得可及和可负担。这些是非常非常重要和重大的问题,需要不断地进行讨论。
她同时指出,香港的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最主要的死亡对象集中在老年群体,特别是没有接受疫苗的对象死亡率比接种疫苗的群众高出10倍。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还有原有的问题,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死亡率是更高的。她认为,在本轮疫情中必须保护脆弱人群,特别是老年人以及免疫缺陷的人群,为他们推行疫苗的注射。
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政府累计向世界各国提供了42亿件防护服、84亿份检测试剂、3720亿只口罩、涉及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还向34个国家派出了37支医疗队,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抗疫视频连线、经验介绍、技术指导近千次,还向世界卫生等国际组织提供了1亿美元的援助。疫苗研发成功之后,中国先后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2亿剂的疫苗。除此之外,还相继向20多个国家转让技术合作生产疫苗,在海外已经形成了10亿剂的生产能力,并且在未来3年内将提供30亿美元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的恢复,为全球经济恢复带来曙光。
“在需要全人类并肩作战、及时反应的最关键时刻,中国始终扮演着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的角色。”约翰森说,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不断发展变化,他认为疫苗接种始终是防范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而中国在提供更大范围疫苗供应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他说,今年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对当前全球社会共同抵御疫情有重要的直接意义,也展示了中国在进一步推动国际抗疫合作方面的决心与愿景。
约翰逊表示,通过与中国政府的积极合作,中国本土企业成为阿斯利康疫苗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截至2021年其生产的疫苗活性成分占到了阿斯利康向COVAX(全球新冠疫苗计划)全球疫苗供应量的约50%。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阿斯利康已向180多个国家提供了28亿多剂疫苗。其中,约三分之二的疫苗供给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并通过COVAX向130个国家提供了4.24亿多剂疫苗。
“在每个人都没有安全之前,就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安全的,我们需要做这样的事情,使未来几代人免遭灾难的袭击。”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秘书长乔帕甘认为,全球“免疫鸿沟”的存在是准确无疑的,这就意味着需要找到全球范围内有效的合作机制来推进疫苗的接种,确保疫苗是安全有效、均等和可及的,以此传递给所有人,让更多国家有面对疫情的能力,以改变全球“免疫鸿沟”的现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