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围绕自贸港政策加大制度集成创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国际集装箱码头,集装箱装卸业务繁忙不已。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陈元才 摄
在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保税港区的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加工项目,生产线上的工人有条不紊地对成品油进行包装。
在洋浦经济开发区滨海文化广场展示馆实物展区,一个船舶模型格外引人注目。这个船舶模型的原型船叫“中远海运兴旺”轮,它注定载入海南自贸港发展的史册:在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发布的当天,它就登记注册在“中国洋浦港”名下,从而促成“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政策成为落地最快的海南自贸港政策。
这也是洋浦主动作为,落实早期安排,争取早期收获的积极成果。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总体方案》发布一年多来,赋予洋浦的5项独有政策,均已全部落地实施,让企业充分享受到了海南自贸港政策的红利,不但烧开了保税港区“第一壶水”,自贸港“样板间”打造也已初步成型。
未来,洋浦在已经落地的若干政策基础上,扩大压力测试范围,在新的领域寻求突破,让政策“盆景”变为产业“森林”,首单变多单、企业变行业、行业变产业,形成百花齐放、枝繁叶茂的良好局面。
航运政策成效显著
今年3月2日,新加坡全球能源国际有限公司将旗下的“马跃”轮转籍注册为“中国洋浦港”,成为入籍“中国洋浦港”第33艘国际船舶,这是首艘纯外资的国际船舶入籍“中国洋浦港”。值得一提的是,包括“马跃”轮在内,一共有32艘外籍的船舶转籍“中国洋浦港”,足见海南自贸港的航运政策吸引力逐渐放大。目前,涉及海南自贸港航运产业的政策有4项。
一是“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政策。从《总体方案》发布至今年3月底,已有436家航运产业相关市场主体在洋浦注册落户,登记船舶211艘,总载重达918.61万吨。其中,入籍“中国洋浦港”的国际船舶达33艘,总载重达516.79万吨。海南的国际船舶总吨位也因此历史性跃居全国第二。
二是境内建造船舶在“中国洋浦港”登记从事国际运输出口退税政策。入籍“中国洋浦港”的33艘国际船舶中符合退税条件的有7艘,目前在“中国洋浦港”登记的33艘国际船舶中符合退税条件的7艘国际船舶,已有6艘总价值约27亿元国际船舶完成退税,航运企业的购船成本因此降低11%以上。
三是内外贸同船运输船舶加注不含税油政策。目前已完成12单业务,加注不含税油6123吨,货值283.3万美元,为企业减少30%的燃油成本,吸引航运要素向洋浦快速集聚。2021年,洋浦累计完成保税燃油加注420艘次,共计21.75万吨,两项数据相比2020年均实现翻番。
四是启运港退税政策。目前已开展两票业务,涉及退税款近14万元,相关政策已步入正轨。
这4项政策的快速落地,一方面有效缓解了境内新造船舶外流压力,为国家提升航运掌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促进了航运产业发展。目前,洋浦内外贸航线总数达到39条,其中外贸18条,内贸21条,仅2021年就新开通7条,基本覆盖国内沿海城市和东南亚地区主要港口,形成“兼备内外贸、通达近远洋”的航线新格局。
零关税政策顺利实施
《总体方案》发布后,洋浦紧紧围绕“政策压力测试”和“做大经济流量”两大核心任务,确保各项政策首单业务迅速落地并持续释放政策红利,集中精力烧开洋浦保税港区“这壶水”,实现洋浦保税港区高质量发展。
零关税政策顺利实施,企业获得感强。第一张清单是原辅料清单,截至今年3月底,洋浦海关共办理备案“零关税”原辅料E账册4本,账册下报关进口货物506批次,货量357.6万吨,涉及货值5.3亿美元,主要商品为木片、煤炭、二甲苯及乙二醇等;第二张清单是交通工具及游艇清单,洋浦已取得“零关税”交通工具及游艇享惠资格并建立账户的企业共37家,进口“零关税”交通工具及游艇32票,货值共22.4亿元;第三张清单是自用生产设备负面清单,共有9家企业取得海南自贸港“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享惠资格,进口“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90票,货值6.1亿元。2020年12月16日,华能洋浦热电有限公司在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关申报的进口燃机控制阀门顺利通关,免征税款57万元,成为海南自贸港能源基础设施首单“零关税”进口自用生产设备。
加工增值30%免关税政策是洋浦保税港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政策。2021年7月8日,该政策细则出台后,洋浦相关部门联合海关举行政策解读培训会,全方位解读加工增值适用、资质备案流程。7月23日,区内企业澳斯卡国际粮油公司完成首单加工增值内销出区免征关税政策业务,内销大豆油500吨,货值455万元,免征关税41万元,标志着该政策的正式落地。
截至今年3月底,已有16家企业完成加工增值资质备案,3家企业实际开展业务194票,主要涉及大豆油、菜籽油、玉石珠宝等商品,内销商品累计货值13.7亿元,免征关税突破1.1亿元,让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海南自贸港政策的红利。
“两个15%”所得税政策惠及区内企业和人才。截至今年4月15日,洋浦共计为373户次企业季度预缴减免企业所得税额14.13亿元,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等行业;已有166名高端紧缺人才申请退个人所得税,退税金额3250万元。
在洋浦保税港区率先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管理制度,正为全岛封关运作进行压力测试和积累经验。其中,“一线”简化申报政策已完成“径予放行”“单侧申报”“先入区后检测”等政策测试。政策在功能上已具备实施条件,目前区内新落地企业正在陆续投产,将逐步适用这些政策。截至今年3月底,通过公共服务平台进行通关服务备案的企业102家,有两家企业开展径予放行业务10票;有4家企业通过单侧申报方式出区150票货物。
区内不禁止营利性商业设施政策是洋浦保税港区独有的政策,目前区内营利性设施已开展完税交易业态和跨境电商新零售便捷提货业态企业12家,消费商品涉及服装、鞋子、酒类、日用品、琥珀制品等。截至今年3月底,跨境电商新零售已累计完成1059单业务,即买即提平均提货时间2至3分钟,达到国内先进地区提货速度,区内其它商业体正陆续在区内开业运营。
制度集成创新成效显著
2021年11月8日,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发现的48项典型经验做法发布,洋浦深化制度集成创新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样板间”的经验做法被列入其中。
洋浦始终围绕充分释放自贸港政策红利,以解决企业难点、痛点、堵点等问题为导向开展制度集成创新。先后制定实施“创新不同保税油品同船混装运输监管模式”“创设便捷高效的国际船舶登记程序”“出口成品油‘即检即放’检验监管”“国际运输船舶出口退税税库联动先退后审”“保税港区物流分离监管”“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联办”等6项制度创新作为海南自贸港制度创新案例向全国发布,成果数量在全省11个重点园区中排名第一。
在自贸港政策红利赋能和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洋浦的经济社会迎来快速发展,特别是保税港区作为多项政策先行先试的载体,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线放开”前,保税港区内产业形态薄弱且单一,仅有恒丰粮油和少数内贸型生产型企业。“一线放开”后,随着营业性商业业态、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离岸贸易等政策陆续落地,高端旅游消费品制造、健康食品生产、先进制造、保税检测维修、冷链物流、跨境电商、融资租赁、中转集拼、新型离岸贸易等业态在区内孕育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
洋浦陆侨国际海产品产业园是洋浦保税港区众多企业中的一员。凭借优良的营商环境和政策红利,截至今年3月31日,保税港区累计注册企业2917家。《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新设企业数量是此前的19倍。特别是目前已实质运营的企业有391家,其中世界500强7家,中国500强5家,体现了企业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2020年6月以来到2021年底,新增签约项目32个,协议总投资96.62亿元。2022年1至4月中旬,新增签约项目9个,协议总投资55.61亿元。
今年一季度,洋浦保税港区预计完成进出口总值70.4亿元,同比增长1.9倍;经营总收入535.5亿元,同比增长1.1倍;完成工业总产值8.7亿元,同比增长6.2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6%。
可以说,洋浦保税港区“第一壶水”已完全烧开。
未来,儋州洋浦将围绕已落地的自贸港政策,加大制度集成创新,加快儋州洋浦一体化进程和港产城融合,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环新英湾地区建设一座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自贸港新城。
洋浦5项独有政策
“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政策
截至今年3月底
■ 已登记船舶211艘,总载重达918.61万吨
■ 入籍“中国洋浦港”的国际船舶达33艘,总载重达516.79万吨
■ 海南的国际船舶总吨位也因此历史性跃居全国第二
境内建造船舶在“中国洋浦港”登记从事国际运输出口退税政策
目前在“中国洋浦港”登记的33艘国际船舶中符合退税条件的7艘国际船舶,已有6艘总价值约27亿元国际船舶完成退税,航运企业的购船成本降低11%以上
内外贸同船运输船舶加注不含税油政策
■ 已完成12单业务,加注不含税油6123吨,货值283.3万美元
2021年
■ 洋浦累计完成保税燃油加注420艘次,共计21.75万吨
■ 两项数据相比2020年均实现翻番
启运港退税政策
已开展两票业务,涉及退税款近14万元
“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进出口管理制度
■ 截至2022年3月底,通过公共服务平台进行通关服务备案的企业102家,有2家企业开展径予放行业务10票;有4家企业通过单侧申报方式出区150票货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