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新闻

儋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产业兴 村庄美 就业稳

记者 林书喜 通讯员 何万常
2022年04月27日11:11 | 来源:海南日报
小字号

  位于南丰镇的嘉禾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园。 通讯员 黎有科 摄

  在儋州市南丰镇松门村的共享农庄,工作人员在打理果园。本报记者 陈元才 摄

  儋州火龙果扶贫基地补光变“灯海”。 本报记者 陈元才 摄

  游客在大成镇南吉村采摘黄皮。 通讯员 黎有科 摄

  近日,记者走进儋州市新州镇黄村村委会下黄村火龙果基地,只见工人正在翠绿盎然的火龙果藤蔓间忙着修剪枝条、拔草。

  火龙果种植、采收期间需要大量劳动力。该基地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吸纳周边村庄10户村民在基地里务工。

  “我跟妻子现在都在基地务工,主要负责修剪枝条、锄草、施肥、采收火龙果等工作,在家门口就业,还能就近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我很满足。”下黄村村民吴小雄说,夫妻二人有稳定收入,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吴小雄的美好生活得益于近年来儋州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聚焦热带高效 带动农民增收

  4月19日,海南日报记者在儋州市王五镇优泮村的中美墨仙人掌种植基地看到,一株株绿油油的仙人掌长势良好,椭圆形的叶片像一把把墨绿色的蒲扇,举目眺望,绿意盎然,工人正在为仙人掌施肥、除草,现场一派繁忙。

  中美墨仙人掌种植基地是儋州市重点引进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项目,通过规模化种植,助推全市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该基地食用仙人掌种植面积400余亩,在盛产期一年可产出食用仙人掌叶片约2000吨、一年产值约4000万元;仙人掌果种植面积800余亩,在盛产期一年可产出仙人掌果约1200吨、一年产值约3600万元;观赏性仙人掌种植面积约80余亩,共计可带动当地困难户上百余户。

  “基地让我能够稳定赚钱补贴家用,工作离家近,每天能有150元的收入,比外出打零工强多了。”东光村脱贫户符有才对记者说,家里原先靠种植辣椒作为主要经济来源,自从基地成立后就来这里打工,每个月有3000多元收入,年底还有年终奖发,通过务工,家庭条件逐步好了起来,生活越来越美。

  以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推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实现村民增收致富。儋州市先后引进了金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海南联明农业有限公司、海南绿翠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农业企业落户,规模化种植火龙果、百香果、凤梨、海头地瓜等。因地制宜引入发展前景良好的产业项目,构建“公司+政府”资金融合模式,让特色产业项目在当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带动和辐射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打造特色产业新亮点。

  在排浦镇镇远村黑石村民小组一片平缓的坡地上,成片种植的凤梨蔚为壮观。2019年,儋州引进海南泰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盘活撂荒地,现种植凤梨770亩。该基地负责人叶一衡告诉记者,凭借儋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肥沃的土壤,盛产肉质爽脆、清甜多汁、果肉香甜、口感好的上等凤梨,这770亩凤梨种植基地年产量可达420万斤,目前正在接受商家预订,逐步上市销售。

  产业规模化发展,给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村民的工资性收入。凤梨种植基地除了大量聘请村民做零工,还提供10多个长期固定岗位。来自儋州王五镇徐浦村60岁的村民唐土兰,因年龄较大,外出就业很难找工作。2020年初,她被该凤梨种植基地聘为固定工,每月工资4000元。她说:“我家离凤梨种植基地很近,公司包吃包住,我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优化资源配置 建设美丽乡村

  路、光、电、气、水“五网”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医疗、灾害应急避险等公共服务设施欠账多,村庄建设无序,风貌管控缺失等,是儋州市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幸福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儋州市以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促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在利用村庄特色资源上做足文章,重点整治人居环境,大力建设美丽乡村。

  中和镇的七里村,儋州市委、市政府将其按照五星级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进行规划,重点打造乡村旅游项目。2018年开始,中和镇开始围绕七里村打造美丽乡村,除了硬化道路、安装路灯、外立面改造外,还新建了广场、栈道、风雨桥、篮球场等配套设施。特别是依托本地特有的玉蕊花,重点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沿着已经建好的村道往里走,只见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化路延伸到各家各户,道路两旁长着一排排既美观又遮荫的玉蕊花树,树干高大挺拔向天伸展。再往里走,栈道旁绿树成荫,曲径通幽,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赏花游玩打卡。

  “如今,玉蕊花已成为七里村的一张美丽名片,很多外地游客都慕名到七里村观赏玉蕊花。”七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耀助介绍,“玉蕊花开香七里”已闻名遐迩。

  古树参天,红色足迹,房屋林立,黄皮飘香……每到六七月黄皮成熟时节,走进大成镇调南村,远远地就能闻到黄皮的香味,有时还能看到村民表演儋州调声。

  近年来,调南村因地制宜,以民俗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生态林木为本,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同时,打出“组合拳”,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乡风村貌实现大变样。如今的调南村,正朝着“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目标大踏步迈进。

  “人护树,树佑人。古树就是我们村的一大资源。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树下下棋、开小型会议、散步……现在树下增加了石凳、座椅,村民茶余饭后都爱坐树下休憩、嬉戏、调声。”76岁的村民王克尤说。

  中和镇七里村、大成镇调南村乡村旅游建设项目正是儋州开展村庄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儋州市积极响应中央、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部署要求,市委、市政府成立“儋州市规划编制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从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入手,科学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乡村发展作出符合发展规律和本地实际的科学安排,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多方精准发力 稳就业基本盘

  作为海南的人口大市,儋州着重打好稳就业、保就业“组合拳”。成立市劳动力配置调度中心,开设人才夜市,“点对点”输送劳动力务工,多举措激活就业市场。儋州市还精准摸排劳动力人数、就业意愿、企业需求等情况,做好重点企业就业情况动态监测,搭好用工就业桥梁。

  今年2月17日,儋州市举行2022年“点对点”输送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欢送仪式,免费接送301名外出务工人员前往广东省深圳、广州和福建省晋江等地务工。

  “我是2006年到福建省晋江市宝马蚊香厂务工的,经过15年的打拼,我从一个普通工人做到领班岗位,生活条件也得到很大的改善。”来自东成镇彩屋村外出务工人员代表何万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彩屋村已有236人到福建省务工,通过外出务工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

  作为劳务输出大市,儋州“点对点”输送农村劳动力跨区域务工,推动劳动力外出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巩固脱贫成果。据悉,去年以来,市人社局、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以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平台,主动联系广东福建等省外用工大户,形成了内外协调、上下联动的转移就业服务网络,有力地推动了儋州市转移就业工作的开展。2021年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17.8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月1日上午,东成镇政府大院内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汇集了从各村前来找工作的群众,市人社局与该镇联合主办的“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在这里举行。当天参会的企业有21家,招聘职位101个,共提供就业岗位数746个。据不完全统计,前来现场求职人员有33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3人。

  “我的意向是找与市场营销有关的岗位,希望在这里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增加收入。”前来现场应聘的符女士说,这样的平台给群众带来了便利,在家门口就能找工作。

  和符女士一样,通过招聘会在家门口找到合适工作的求职者还有很多。结合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儋州市人社局会同市就业服务中心、市民政局、市委人才发展局、市总工会等职能部门,举办大学生、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等各种就业招聘活动,加大无缝对接服务,大力解决重点企业招工难,同时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及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难题。

  同时,儋州还充分挖掘儋州妇女勤俭持家等优势,大力打造“儋州月嫂”特色劳务品牌,通过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信息、送资金、创品牌、创平台等“五送二创”就业帮扶方式,全力保障脱贫人口务工就业。由市委市政府投入资金1919万元,全力打造“儋州市海南西部家庭服务中心”,该中心融就业培训、孵化功能于一体,每年可培训家庭服务类技能人才3000多人次,转移就业2000多人次,不断助推儋州家政服务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

(责编:潘惠文、蒋成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