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新闻

巨大室壁瘤心衰患者在海南重获“心”生

2022年08月03日20:05 |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小字号

日前,来自北京的59岁的徐先生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海医二附院”)接受了他的第三次器官移植,以取代他濒临衰竭的心脏。该名患者十年间接受了三次大器官移植手术,移植的肝脏、肾脏、心脏分别来自三位不同的器官捐献者。

海医二院器官移植团队在为患者徐先生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供图

海医二院器官移植团队在为患者徐先生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供图

心肌梗死告急 专家“量身定制”移植方案

患者徐先生因为肝硬化,于10年前接受了第一次肝移植手术。因为长期的糖尿病导致肾脏病变,2018年,他又接受了肾脏移植手术。考虑到海南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舒适的环境,8年前,徐先生就来到海南休养,长期居住在万宁。

6月25日晚上10点,正准备休息的徐先生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自行在家服药休息后,并没有得到缓解。第二天下午,他到当地医院急诊科就诊,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对症治疗并未得到缓解,经与家属协商后,患者紧急转至海医二院。

当晚,徐先生被送到海医二院急诊科后,医院立刻开启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经心内科专家初步诊断后,徐先生被送进心外科重症监护室。

后经检查后发现,徐先生因为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达6cm的室壁瘤。

“心脏如水泵一般把血液输送至全身,当心肌梗死发生后,缺血的心肌会使得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同时梗死区形成的室壁瘤随时会破裂,最终导致死亡。”海医二院心血管外科首席专家韦华表示,徐先生心脏功能的衰竭还严重影响了肾脏功能,同时,院方为他进行了床旁血滤治疗。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在入院后十天左右行冠脉造影检查,发现三支血管弥漫性病变,近乎闭塞。据徐先生的病情,外科手术是唯一出路。困难和风险很大,必须调整好患者的身体机能,等待最佳手术时机。

海医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首席专家张卫达教授认为,考虑到徐先生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室壁瘤采用常规心脏手术风险极大,且成功率低,考虑采用挽救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生命的终极解决方案——心脏移植。与常规心脏移植手术不同的是,徐先生已经做过肝、肾移植手术,心脏移植手术前,心血管病诊疗团队及器官移植团队联合为徐先生制定诊疗方案。因为徐先生常年服用抗排斥药物,免疫力相对低下,在维护心功能同时,还要避免感染发生。

结合徐先生两次移植手术及多年抗排斥药物用药史,在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后,海医二院心血管外科、器官移植中心的专家为徐先生“量身定制”了周密的心脏移植手术方案,还制定出多种应急预案。

海医二院器官移植学科带头人王毅教授查看患者康复情况。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供图

海医二院器官移植学科带头人王毅教授查看患者康复情况。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供图

近5个小时成功移植,患者重获“心”生

幸运的是,仅十天,徐先生就等到了和他配型成功的心脏。7月10日上午10点,海医二院心脏移植团队在多学科的无缝隙配合支持下,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换心”行动。近5个小时的手术中,团队齐心协力、有条不紊地协作和默契配合,将供心成功移植进了徐先生的胸腔。随着血液重新注入,心脏欢快地跳跃起来,生命再次以组合的方式,重新绽放。

10日下午2点50分,移植手术顺利完成,一周后,徐先生从监护室转出,被转入心外科普通住院病房,经过心功能恢复、感染的控制和排斥反应考验,已经可以下床活动。如今,徐先生的心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器官移植学科带头人王毅表示,该例心脏移植手术在海医二院成功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科普价值,它的最主要的学术价值就在于对一个全身序惯性地出现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和心功能衰竭的病人,如何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据悉,海医二院在器官移植及心血管外科诊疗方面的突破由来已久。1982年,率先完成海南省首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1985年,完成海南省首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2020年,海医二院移植医学研究团队、心血管病外科治疗医学研究团队获批海南省“双百”人才团队。完成海南省首例心脏移植、首例心肺联合移植等器官移植手术,填补海南器官移植领域多项空白。(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责编:陈海燕、王庆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