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故事:一家五口齐上阵 均毕业于海医
“老三,你大嫂进方舱医院了,老爸和我也在酒店隔离,阿通和阿渊都在一线忙着搞流调,蓓蓓交给阿骁一起照看了。听说你们几个都在一线,要注意防护好,保重自己啊!”
听着三亚那头大哥的来电,在海口参与抗疫的王身坚的心忐忑不安,他最放心不下的是年过九旬患有糖尿病的老父亲。老大说的“你们几个”指的就是在海口工作的王身坚夫妇,还有他在三亚工作的大儿媳妇、二儿子夫妻俩。疫情爆发以来,王家有五口人持续奋战在抗疫一线。记者注意到,他们既是一家人,也是海南医学院的校友。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海南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也相继组建志愿服务团队支援各地。不同的单位,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同样的责任,用实际行动同心协力抗疫。一个大家庭,王家两代五口人,逆行而上,共同抗疫,也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平凡而感人的“疫”线故事。
“老三”王身坚1991年海医毕业后就留校在附属医院工作。八月初以来,随着疫情形势吃紧,他所在的科室除了产假的,共产党员、年轻的医务人员都冲上去了,几乎全员参与抗疫,有的参加医院发热门诊值班,有的随队赴三亚等疫情严重的市县深入社区乡镇开展核酸采样,有的进驻方舱医院协助诊疗工作,星夜兼程,奔波在疫情最前沿。除了临床工作,王身坚在校本部还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虽然放了暑假,可医院这边人手紧缺,年过半百的他主动坚守在后方,一边参与日常的诊疗工作,一边严阵以待、替补迎战。前几天,当医院紧急通知部分科室暂时关停,将组织抽调1000余名医护人员到海口各区进行核酸采样时,他也毫不犹豫报了名。
他说:“同事们已经好多天没有回家见家里的亲人了,即使这样,大家从没有停歇过。虽然我年龄比他们大,但身为教师、医务人员,又是一名老党员,疫情当下,我不上,谁上?院内还有许多医务人员比我大呢。”“暑假还没结束,能够通过亲身经历,切身体验‘疫’线的艰险,对讲好抗疫故事,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大有好处啊!”
几天来,王身坚与同事们一道先后到海口市区的金盛达建材城、府城喜徕丁广场、城西高坡村等点位参加全员核酸采样,一天下来要做上千份的核酸采样,腰酸背痛,甚至是胳膊酸痛抬不起来是常有的事,但疲惫的眼神中依然充满责任和自豪。
王身坚的妻子阿虹,与他是大学同班同学,现在省内某眼科医院工作,是儿童斜弱视专科的主任医师。每到寒暑假,是儿童眼病诊治的高峰期,也是她最忙的时候,今年虽然遇上暑假与疫情叠加,但前来就诊的患者依然不少,她每天也是早出晚归,除了出诊,有时一天还要做十台手术。
“医院抽调了许多同事参加核酸采样,大家很辛苦不容易,我在医院坚守岗位,尽力尽责,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保证正常的看病诊治。大家一起努力吧,期待疫情早日结束。”阿虹说。
大侄媳妇阿明2014年毕业于海医护理专业,现在三亚中心医院工作。身为一线医护人员,舍小家顾大家,将两个年幼的孩子都交给丈夫照顾,她与同事一道每天不辞劳苦地上门给行动不便的居民做核酸采样。新冠病毒突然来袭,让医院的每一名医务人员都猝不及防,阿明也第一时间冲到抗疫一线,她深知神圣职责,那就是加入战“疫”队伍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现在才明白,之前的岁月静好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如今,自己的家园遭受疫情‘突袭’,为了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很庆幸自己能在‘疫’线尽一份力。”阿明说。
二侄子阿通夫妻俩,都是2011年海医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两人同时分配在三亚工作。阿通是三亚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身为三亚市流调队26分队的队长,他坚守在流调一线。妻子阿渊是三亚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接到流调任务,夫妻俩立即深入崖州区各村落,挨家挨户开展现场流调排查、行程追踪及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常常夜以继日连轴转,已经连续多日没有回家。8月9日那天是女儿的农历生日,看到刚满7岁的孩子画生日画《抗疫全家福》给父母加油打气,夫妻俩深受感动。
“孩子生日是在她伯父家过的,家人准备了一些惊喜,通过视频连线给她祝福,可惜我们不能陪她过生日,也没能给她准备礼物,觉得很愧疚。”阿渊说。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流调是疫情防控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只有准确掌握感染者和密接人员行程追踪,才能将传染风险降至最低。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辖区居民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阿通说。
五位亲人参加抗疫的事迹感动了在家照看三个孩子的“奶爸”—阿明的丈夫阿骁。在他的悉心照看和指导下,三个萌娃都有自己的“宅家”乐趣,除了完成功课,还拿起画笔,描绘爸妈战“疫”故事,适时鼓励孩子理解爸妈。他与三个孩子一起制作了抗疫宣传视频《2022年的夏天致敬最美逆行者》,为战“疫”在云端声援,得到了社会人士的广泛好评。
这就是老三王身坚一家五口抗“疫”的故事,白衣为甲,医者仁心,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以不同的方式默默地奉献他们的力量,演绎着“‘疫’线有我们,上阵一家人”的爱心篇章。(海南医学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