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建设创始人严介和:海南自贸港是很多人的机遇

人民网海口9月9日电 (李学山)20多年前,正值壮年的严介和第一次来到海南,他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跑遍了海南岛,自此便喜欢上了这座充满热带风情的海岛。与此同时,他执掌的太平洋建设集团也开始了在海南的深耕之旅。
太平洋建设创始人严介和接受媒体采访。人民网 李学山摄
20多年之后,严介和多次往返海南这片土地参加太平洋建设一系列项目洽谈、签约、落地事宜时,他已经把自己当作一个“海南人”了。
严介和告诉记者,当他第一次来到海南的时候就意识到,布局海南,对太平洋建设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参与海南建设方面,太平洋建设集团早已开始行动,并在几年前已定下基本方向。早在2005年,太平洋建设就和儋州市、琼海市及万宁市签署了共计27.3亿元基础设施投资的合作协议。严介和说,近年来集团在海南的布局以“一点一线一面”为主要指引,一个点就是海口江东新区,一条线就是环岛旅游公路,一个面就是19个市县,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包括差异化的高端现代服务业、智美经济、差异化的美丽工程等领域,全面深度参与到海南建设中。
始建于1995年的太平洋建设集团,是一家以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为核心产业,同时是一家拥有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的民营企业,2014年成功跻身世界500强,并长期排名前列,2022年排名第150位。
“除了把事情做好,我们没有多少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别人抢着做的事我们不做,没人做的事就让我们来做。其他企业做不了、不想做的项目,都可以一揽子打包给我们进行投资与建设。”严介和说,这么多年,太平洋建设从最初起步的踉踉跄跄到如今的大步流星,一路走来,靠着“智慧、良心;吃苦、吃亏”的工匠精神,成功跻身世界500强;在海南,他们也秉持着“一分信任、十分责任、百分努力、千分付出、万分担当”的态度,用“零挂靠、零分包、零转包”的做事标准,以民营企业灵活高效的运作模式与政府实现优势互补,打造了多个样板项目。
2018年,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消息发布后,海南再次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严介和认为,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赋予了海南新的历史使命,也给予企业家们新的历史担当:“未来的世界是海洋世界,海南作为一个海洋大省,前景无限美好,这一点我信心满满。我们将围绕现代服务业,建设以教育产业为引擎的九中心一基地一家园,为海南这颗南海明珠打造小而专、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的现代服务业智慧典范。”
“既然管得住,何不放得更开?”对于海南自贸港近年来的建设进展,严介和一直非常关注,在他看来,自贸港的硬件建设可以通过加大投资来实现,但软环境和发达地区比起来还有所欠缺,主要的表现还是发展观念相对保守,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建议海南对标迪拜、新加坡,吸引大企业的区域总部、国际化的高端服务业和教育、医疗、康养产业在此发展;并期待未来在自贸港建设中,政府部门能够进一步简政放权、减税降费,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总而言之就是‘四减’——减政减权减费减税,‘六放’——形态上放心放胆,行为上放手放开,政策上放宽放活,充分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企业赚到了钱,海南自然也就有了发展。”
严介和表示,海南自贸港建设是所有人的机遇。他相信,在2025年如期封关运作后,“海南自贸港将迎来爆炸性的增长。”
目前,太平洋建设在海口演丰落地的国际化区域总部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严介和说,下一步太平洋建设将依托刚刚获批的行政地产板块,挖掘海南城市潜力,盘活海南存量资源,聚集人力、物力、财力,用差异化的创新来投资海南、建设海南,进一步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力量。
“进海南门,做海南人,说海南话,办海南事,尽海南责。”这是严介和多年前在太平洋建设海南总部设立时写下的话,他说,这是希望太平洋建设能够在海南扎下根,更希望自己也能够深度融入海南,和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共同成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