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探索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制度集成创新“海南模式”
人民网海口11月21日电 (李学山)把握新机遇、谋划新合作、促进新发展。2022年11月21日下午,由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主办的“文昌国际航天城推介会暨航天大数据产业论坛”在海口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在航天产业大数据论坛上,来自海南省发改委、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海南大学、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等官员和专家围绕航天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自贸港赋能发展,进行了解读与分享,为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言献策。
海南省发改委副主任桂刚阐述了海南省对卫星大数据应用的需求。据了解,随着海南自贸港即将封关运作,各种卫星应用场景需求强劲。海南拥有约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近2千公里的海岸线,卫星数据与应用技术可以充分支持政府对海南省内相关因素的有效监管;海南从事渔业捕捞人员近12万人,卫星定位、卫星通信、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等关联应用可以直接服务这一潜在市场主体;海南省为了开展智能交通应用示范,需要推进北斗系统在道路运输管理与服务系统上的建设,这与航天城打造的航天大数据产业集群高度契合,市场前景广阔。
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邓龙江在论坛上分享了海南数据要素市场、产业培育的实践与探索经验,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海南省依托海南省数据产品超市,探索建设集数据归集共享、加工生产、流通交易、安全保障为一体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集成创新“海南模式”,并对怎么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和数据产业提出了方向路径建议,希望各方积极参与到海南的数据要素市场、数据产业培育发展中来,共生共创共享数据生态,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数据智慧的力量。
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赵坚在推介会致辞中,表达了与文昌国际航天城开展合作的信心,后续将利用海南自贸港的数据政策优势,打造航天对地观测国际合作网络中心节点,支持政府间对地观测领域合作协定的履约工作,统筹民商遥感数据与应用国际合作,对外宣传和展示中国航天,开展商业航天国际业务,不断深化对地观测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国际重大项目合作落户海南。
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局长刘冲在致辞中阐明了文昌国际航天城未来发展规划及发展目标,着力打造开放型、国际化、创新融合的世界级航天城。刘冲在致辞中表示:“海南自贸港最重要的特征是开放,下一步,我们将与海南自贸港建设及航天强国战略充分交融;借助政策、平台、产业的优势,依托文昌国际航天城,推动海南商业航天产业的规模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
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副局长王广智结合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文昌国际航天城区位、政策、商业航天政策等诸多独特优势,介绍了航天城高新区、旅游区、发射区,“三区”联动发展成就,解读了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三链”产业招商重点方向,着力推动产业生态聚集。王广智表示:“我们诚邀航天航空产业、北斗产业、自动驾驶、无人机、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元宇宙、以及“航天+”相关的文旅、文创、教育、基金等机构和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共享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在本次推介会暨论坛上,文昌航天城管理局与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北京和德宇航技术有限公司、中科卫星(山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等多家单位签署6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此外,推介会暨论坛上揭牌的西北工业大学文昌卫星与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将打造国际一流的卫星与大数据技术中心,建设卫星研制、总装与测试共享平台,成为航天城航天技术链和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以及国内国际合作交流和航天科普教育的重要窗口;揭牌的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将构建航天大数据产业集群,推动大数据与航天技术深度融合。
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科技园区,海南省未来“海陆空”三大产业之一,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发展备受瞩目。文昌国际航天城是我国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基地,发射场一号工位已于7月6日正式开工,二号工位也已于10月30日正式开工。目前,文昌国际航天城基础配套日趋完善,积极布局商业航天产业链,着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会后,与会嘉宾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推介会,加深了对文昌国际航天城的了解,对政策和规划、机遇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航天城的投资和合作增强了信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