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向创新要效益 以科技促发展
中海油深海深层工程重点实验室。 本报记者 武威 摄
3月3日,位于澄迈的中海油深海深层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师正对深海油气勘探开发设备进行调试等工作。 据了解,该实验室占地约7400平方米,是中国海油一南一北两个最高级别的测井作业保障支持实验室之一,为海南油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 本报记者 武威 文/图
“我们最需要的是深海油气资源的倾斜政策,让深海油气产业发展之路更有底气,推动油服产业驶入‘快车道’,打造‘油服强县’。”3月7日,海南龙盘油田科技有限公司科研部副总经理金风对政策迫切需求的声音,伴随着厂区建设的轰鸣声回荡。
偌大的厂房里,工人正对靠精密螺旋纹接合的油气勘探管材进行清洗打磨,在完成所有检验工序后,它们将被集中交付。而这批产品,正是探索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仪器零部件之一,也是该公司细分市场后,破解维保产业链“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成果之一。
企业有创新,如何深耕发展?澄迈通过科技项目和支持政策组合发力,不断优化企业成长环境。“不怕没创新,就怕不创新。”澄迈县工业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工信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提升县域科技创新水平,是解决创新政策落实和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
一对一“保姆”服务
“两台机器,一台是普通终端,一台部署了国产自主计算体系的安全系统,我们现在对两台终端进行模拟网络攻击,普通终端很快就无感知地‘失守’,而国产自主终端及时做出积极响应,整个系统‘安全无虞’。”3月7日,在中电(海南)联合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创新院),一场科普课堂正在进行。
在技术人员的讲解下,一套面向党政办公、现代数字城市、国家重点行业等行业领域的自主安全计算体系解决方案跃然呈现。
“听上去不难,但实则开发时间长达3年,依托中电创新院,海南省PK体系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在架构研究、标准规范、生态构建等方面均取得不错的成效,其中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帮助。”中电创新院科技发展部项目经理薛有华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自主安全计算体系架构从1.0版本迭代至如今的3.0版本,组织发布企业标准、团体标准60余项,申请获得专利、软著等知识产权30余项,为超过100家企业的150款产品提供生态认证服务。
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离不开澄迈县工信科局的扶上马、送一程。
前不久,薛有华只是和该局副局长王花提了一句:“‘研究与试验发展’数据填报过程中,我司是一家科研人员占比超过80%的企业,但填报平台设置的最高比例为60%,企业的材料填报受阻。”该局立马协调,调整平台数据阈值的设定。“就是这么快”,薛有华说,对澄迈县此类工作的推进速度,他已经习以为常。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需求,只有一对一辅助才更有针对性。”王花告诉记者,从为企业积极争取海南省、澄迈县的专项资金,到在各种手续办理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澄迈不遗余力,为各企业向创新要效益、以科技促发展提供全方面扶持。
此外,该局还围绕制造业发展,引导南天聚力研究院建设中试基地,围绕数字产业,引导中电创新院建设PK体系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并积极对接京东科技,探讨建设海南产业元宇宙创新研究院。
手把手上门“教学”
“我们从高校、会计师事务所请来了项目、财务等专业领域的老师,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不要害羞。”3月7日,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议室内,在澄迈县工信科局相关人员的介绍下,企业工作人员正襟危坐,认真听讲,而专家们则带着“满肚子的知识”倾囊相授。
为企业送专家上门,牵线搭桥做好产学研对接,只是近年来澄迈县科技部门创新科技服务的常态。
事实上,澄迈县科技创新服务工作的变化是全方位的,服务的主动性增强了,服务的形式增多了,效率和精准性提高了。
“你单位有146项发明专利,占全县发明专利总数的近三分之一,要积极申报重大科研项目,有些申报表还是要填写,都是有用的。”在会议现场,听到紧要处时,该公司项目管理部有关负责人文香玲赶紧把信息记在本上。
2022年,澄迈县2家企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实现零的突破,并占全省新增总量的一半,正业中农是其中一家。
“从高新技术企业,到省级专精特新,再到国家‘小巨人’,一路走来,离不开的是政策保驾护航以及每每深夜工信科局工作人员的陪伴。”文香玲开玩笑地说,澄迈县的工信科部门一直都是“鼓励式教育”,恨不得把他们掌握的信息一次性都说给她听,又怕企业记不住,还专门印刷“政策明白卡”。
鼓励企业抓紧创新,赶超全国龙头企业,澄迈县工信科局的“野心”比企业还大。“一旦发掘到企业有哪方面的创新潜力,来自政府科技部门的支持辅助,形式是多样且高效的。”文香玲笑着说。
点对点“呼唤”人才
“信心一直有,而且越来越充足,也越来越坚定。”位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软件园沃克公园8857号楼的海南自贸区椰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椰云网络),是高级网络工程师周学川返乡工作的地方,谈及自己的选择时,他的回答很是坚定。
其实,在未决定动身返琼的几年间,周学川从未停止过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观察。互联网产业龙头聚集、游戏出海、科技创新园区更新迭代……关于海南互联网行业的新闻,是周学川时常关注的焦点。
“归根结底,还是海南提供了政策环境与发展平台。”该公司负责人朱志坦言,游戏出海就是很好的契机,在这条路上,椰云网络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且步伐稳定。
椰云网络作为扎根自贸港发展、本土成功孵化的互联网企业,在澄迈县工信部门的支持以及生态软件园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助推下,通过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多层次孵化体系,正在向更高层次的专精特新企业升级。
回到海南,周学川作为居民,见证家乡城市建设的巨大变化,作为参与者,他感受到了营商环境和科创环境的不断提升。“以前,大家总觉得海南比较落后,其实越来越多科创型企业在这里扎根,我的家乡已经是以高科技行业引领发展的城市了!”
一系列利好消息,也让像周学川一样的回流人才看到了更光明的未来。2022年,澄迈县企业研发机构同比增长33.3%,规上企业研发费用、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分别同比增长16.6%、85.4%、23.8%。全县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38件,位居全省第一。
“数据是硬实力,政策和人才是软黄金,都是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澄迈县工信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该县十分注重科技创新主体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引进,努力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良好发展环境,发挥科技创新主体示范带动效应,补齐完善生态链条,引导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不断为企业科技创新、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新技术应用上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截至2022年
澄迈高新技术企业达139家
排名全省第三
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7家
创历史新高
2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29家
2022年
澄迈县给2021年认定的49家高新技术企业发放奖励资金1331.5万元
给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研发经费增量奖励资金5.1万元
组织37家企业申报2022年度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740万元
制图/杨千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