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年慧云:种植“绿色梦想”助力乡村振兴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近年来,昌江黎族自治县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招才引智、搭建平台、优化服务,拓宽人才培育“广度”、提高人才服务“温度”、提升人才引进“精度”;不断创新人才服务保障工作方式,让各类人才在昌江安居乐业,奋力开创新时代昌江人才工作新局面,最大限度把各方面人才凝聚到昌江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各项事业中,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昌江新的更大贡献。
为全面展示昌江人才工作的成效,人民网海南频道近日采访了9位人才代表,相信广大网友通过他们的故事,能够从一个侧面了解昌江以高质量的人才服务工作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温度”和“进度”。
人民网昌江3月30日电 (樊欢迪)“我和我的团队扎根农村,建设生态事业,任重而道远!”在昌江王下乡黎花里文旅小镇,云画(海南)文旅开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年慧云与记者讲述起与昌江结缘的往事。
1998年,年慧云来到昌江海尾镇,看到海边土地因沙漠化而大量丢荒,心中觉得很是惋惜,“我本身是学植物的,看到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很好,就萌生了对土地进行生态恢复的想法。”拿定主意后,年慧云和企业的几个股东决定将地长期租下来,以“林瓜套种”进行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是持之以恒的坚持。经过二十多年持续性的生态修复,终于在昌江海岸线上造出了一片连绵不断的“绿色长廊”,长度达40多公里,是海南岛最长的不断带海防林。过去物种单一、生态资源贫乏的石港塘,也变成了昌江海尾湿地公园,极大地保护了当地物种多样性。
借助着生态建设的“东风”,年慧云也顺势建设起海尾湿地公园度假村,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截止目前,度假村共赞助周边村庄大学生、贫困户金额达500万元,赞助村委会、各类活动达300万元。
有了建设度假村的经验,年慧云将目光转向了昌江最贫困的地区——王下乡,“2018年到王下乡的时候,那里几乎没有商业业态,连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但眼光独到的年慧云却看中了王下乡的独特美景,有着民宿情结的她想着在当地发展民宿产业。
“这么好的山水不建民宿可惜了。”没想到,年慧云的想法与县政府的思路不谋而合,随即在政府支持下,着手打造“中国第一黎乡·黎花里文旅小镇”,由企业整合农业、黎族文化、文旅策划、规划设计专业人才,完成了王下乡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策划、概念规划、重要节点设计。
近年来,王下乡建设了“浪悦·黎奢”、“黎奢·时光里”两个高端民宿、一个黎山麓驿站,改变了王下乡没有商业的历史。其中“浪悦·黎奢”民宿被海南省旅文厅授予“金宿”称号,浪论村被评定为五椰乡村旅游点、洪水村评为四椰乡村旅游点。目前,全乡已开设6家民宿、9家农家乐、6家传统手工作坊、1家咖啡馆。
“现在村民靠着发展民宿每年能挣到二三十万,吃穿不用愁了,他们思想意识和文化素养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年慧云告诉记者,“我们也将村民带去三亚、琼海各地去看,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他们也有意识想挣更多的钱,干活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
2021年,企业与王下乡四个村集体合作社成立合伙企业,以“基层党组织+村集体合作社+科研院所+企业+村民”的方式,种植草豆蔻2000亩,开办养猪场2个,打造田园里南药示范共享农庄、黎山麓帐篷营地等。2022年,给村民分红93万元,直接带动就业30人,间接带动100人,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村民变股民”。
“下一步,我们还将发展林下经济,打造草豆蔻之乡,在农业产业这块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收入。”年慧云说,“当每次回到海尾湿地、王下乡,老乡们都很热情打招呼:你回来了?我们由衷的感到开心!”
相关新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