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农向食”“推农向用”海垦热作这颗“金豆子”的成色更足了
人民网海口7月10日电 (记者李学山、孟凡盛)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被誉为“香料之王”的胡椒更多是用来当作佐餐调料使用,但7月8日,当参加“2023年海垦热作产业集团高质量发展行”的媒体记者们走进位于海口市大坡镇的海垦热作产业集团东昌胡椒公司基地时,却发现胡椒的用途已经不再仅限于调味品,而是可以做成胡椒饼干、海盐胡椒、胡椒根、胡椒肉松、爽口鲜胡椒、胡椒火锅底料、胡椒足浴包等各种让人眼前一亮、回味悠长和缓解疲劳的创新型产品。
海垦热作产业集团东昌胡椒公司基地。 主办方供图
海垦热作产业集团海口东昌胡椒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广进说,目前海南胡椒年产量约4万吨,年产值30多亿元,这颗“金豆子”价格最高曾达50元/500克,是海南热带特色农业的“王牌产业”。但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以及供求关系影响,海南胡椒价格持续低迷,为了深入挖掘胡椒的附加值,海垦热作产业集团确定了胡椒产业“推农向食”“推农向用”的发展方向,在深入调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联合科研单位研发出了爽口鲜胡椒、胡椒足浴包等新产品,投放市场后广受消费者欢迎,“这些举措让胡椒这颗‘金豆子’的成色更足了。”
海垦热作产业集团东昌胡椒公司基地。 主办方供图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胡椒产区,种植面积达33万亩,年产量为4.13万吨,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目前,海南胡椒已发展成为年产值30多亿元,涉及10多万户农民生计的重要热作产业,是海南东部地区农民收入的“稳定器”和“压舱石”。而东昌胡椒公司就整合垦区胡椒种植面积8.8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胡椒生产基地。近年来,海南更进一步提出,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通过产业化、品牌化、金融化,推动胡椒产业发展,建立全国乡村振兴胡椒产业示范园区,最大程度发挥胡椒的经济价值,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农产品出村进城,将优势产业转化为引领带动椒农增收的支柱产业。
但与“全国最大的胡椒生产基地”这一光环不相称的是,海南胡椒产业的附加值并不高。曾广进说,长期以来,海南主要依靠传统的水泡胡椒加工工艺,以传统白胡椒销售为主。近年来,随着胡椒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市场消费群体升级等多因素叠加影响,海南胡椒的产投比不断下降,价格更是一蹶不振。而对于从事胡椒收储、加工的东昌胡椒公司基地来说,如何利用科技、营销手段创新突出“重围”便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采摘胡椒。 人民网记者 李学山摄
针对胡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海垦热作产业集团在深入调研后确定,胡椒产业需要以“推农向食”“推农向用”为发展方向,在严把胡椒生产质量关的同时,要迎合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胃口”,不断推出融入新元素和本土特色的新产品,以丰富的产品矩阵,满足市场差异化的需求。
“我们如果仅仅是把胡椒定位为佐料,那么一个人的消耗量得以月计算,但如果‘推农向食’,把胡椒当作食品,消耗量便能以天度量。”海垦热作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豫说,“推农向食”,实质就是把农业种植养殖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或初级原料,变成精深加工的食品。简单说就是大力发展食品工业,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利润率,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一二三产紧密融合。
李豫举例说,在“推农向食”的思维转换中,他们联合科研单位推出了一款“可以当零食嚼着吃的胡椒”——“爽口鲜胡椒”,这种吃法颠覆了以往人们对胡椒的惯常认知:五六成熟度的胡椒经过腌制后,直接当作零食食用,可以夹在饼里、面包里,也可以放在米饭或者面条里,或者单吃,嚼起来有“爆浆”的口感,滋味丰富,却不辣喉呛鼻,特别吸引人的味蕾。这一创新性产品在内测阶段便受到了客商的认可和青睐,目前正在筹备规模化生产。
工人将分装好的胡椒制品封装。 人民网记者 李学山摄
在“推农向食”之外,海垦热作还在尝试探索“推农向用”。
在泡脚桶内放入一包胡椒足浴包,胡椒根的辛温很快便发挥其功效,让泡脚的舒适度倍增……在东昌胡椒公司基地的加工车间里,过去当废料处理掉的胡椒叶、藤、根以及胡椒碎等副产品,摇身一变成为人们的“足下新宠”。曾广进说,2022年以来,海垦热作产业集团的销售团队在调研中发现,湖南等多个省份有胡椒足浴的需求,便和研发团队密切沟通,研发了足浴包等多款产品。
“去年我们的胡椒足浴包刚上市就卖出了400万元的销售额,今年我们还将继续研发并推出一系列的胡椒新品。”曾广进说,他们把此前在加工中被忽视的胡椒皮、胡椒根等原料加以开发利用,不断拓展胡椒全产业链发展,已成功研发出胡椒酱、腌渍胡椒鲜果、胡椒饼干、胡椒根等系列食品。
“一斤胡椒作为原料在市场上,只能卖到20元左右。但如果把胡椒的应用场景扩展到医疗、化工、大健康、食品加工等行业,根据市场需求,制作产品,打上品牌,就会激发出无限可能。”李豫说,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宝地”,是椰子、咖啡、胡椒、可可等众多热带经济作物生长的沃土。但受到深加工技术待提升、爆款产品数量待增加、品牌全国性知名度较低等众多因素制约,海南众多本土热作产品似乎总在“墙内开花”难以“墙外香”。这就需要农业企业不断创新、优化设计,向市场看齐,挖掘地域特色,开发更多适合客户“口味”的产品,占领更大的市场,让产品在市场上更有“身价”,擦亮海南热作产品品牌,助力海南乡村振兴和自贸港建设:“作为海南最大的热作企业和农业龙头,我们愿意为此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