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资讯

新能源车全链创新“加速跑”

2023年07月14日15:16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小字号

  编者按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带动了一个庞大产业体系的升维。产业链不断向高端迈进、前沿技术的迅速突破与融合、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使得汽车全产业体系都在加速奔跑,而这种快速创新反过来又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让新能源汽车跑得更快、更远,打开更广阔的产业空间。

  产业链崛起支撑新能源汽车繁荣

  □记者 傅勇 北京报道

  从上游的矿产资源开发提炼,到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再到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产业链上下游合力形成的强大优势,让新能源汽车产业跑出了“中国速度”。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动作频频

  近期,随着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深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可谓动作频频。

  7月11日,长安汽车与腾讯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智能座舱、导航及地图、自动驾驶、海外生态、企业数字化转型等诸多领域加强合作,助力长安汽车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其中,在智能座舱方面,双方将继续以合资公司“梧桐车联”为桥梁,共同推动基于地图的城市级数字孪生体验、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座舱产品、基于场景引擎的AI数字人等腾讯的新产品、新服务在长安汽车的落地,并探索座舱服务与移动端生态联动的商业化路径。

  今年以来,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下沉市场也随之成为企业战略布局中的重点。

  6月29日,长久数科与吉麦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长久数科和吉麦新能源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合作:一是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市场;二是加强在新能源汽车服务领域的合作;三是优化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结构。

  据悉,长久数科是中国汽车流通领域最大的数字风险管理服务提供商,而吉麦新能源则是国内为数不多拥有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另外,伴随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加速,不少产业链企业也开启了海外布局。

  7月5日,蜂巢能源宣布,其在泰国春武里府的模组Pack(电池包)工厂正式开工建设。

  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表示,蜂巢能源将以泰国为东南亚市场策略布局的全新起点,依托国内先进动力电池技术,打造当地电池供应链体系。

  汽车产业链向技术深水区迈进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汽车产业链开始整体向高端迈进,并不断突破技术前沿。

  在江苏太仓,一家名为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电)的企业虽然隐身于大众的视野之外,但它却在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联电成立于1995年,起初主要从事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研发,即通过电子控制让油的燃烧变得更加环保。汽车业电动化智能化大潮的到来,让联电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机遇,成立了电力驱动和车身电子业务部,业务随之完善为发动机管理系统、变速箱控制、先进网联和电力驱动四个板块。

  联电市场与产品管理部门总监程捷说,小到核心零部件的功率转换模块,大到完整的三合一电桥系统,联电都有完整且细致的交付方案。

  与电力驱动系统领域一样,汽车热管理行业也呈现一片“火爆”场景。

  据了解,在燃油车上,热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汽车空调,并协调发动机、变速箱、电机等各零部件保持在合适的工作温区。相较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已经改变,热管理系统也需要随之调整,且新能源汽车对节能降耗的要求更严格,热管理系统也更为复杂。

  业内人士称,在新能源车企带动下,汽车热管理行业正在经历颠覆式的技术革新。目前,下一代热管理冷媒技术正在尝试落地,同时电动车的超充技术、动力电池的材料变革都为汽车热管理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还提升了产业链更多细分领域的投资价值,比如线控底盘。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缘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导致底盘向线控化程度更高的智能底盘演进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以京西智行、利氪、比博斯特等为代表的国内线控底盘供应商,不仅积极布局EHB(电液制动系统)技术,打破了外资巨头的垄断,还在更先进的EMB(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技术上有了突破。

  据了解,与EHB相比,EMB最大的不同是用电子机械系统替代了传统制动系统中的液压装置,可以实现更快速的制动响应,更贴合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

  全链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

  新能源转型浪潮下,汽车供应链正在发生变革。

  一辆普通燃油车的零部件数量大约在3万个,其中发动机类的零部件数量占比就达到了22%。但在电动车上,发动机类以及部分驱动传动系统的零部件都不再被需要。

  当然,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汽车的改变除了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外,还涉及集成控制、智能化等多个方面。

  德邦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陈海进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了国产汽车电子公司的崛起,其中在激光雷达领域,“有很多国内厂商拥有领先优势,产品创新和降本速度超过预期。”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也培育了一大批产业链企业。据统计,在A股市场,与锂电池产业相关的上市公司已达330余家;直接与新能源车相关的公司接近400家;一个充电桩领域,就有100多家上市公司涉足;与特斯拉有直接或者间接业务关系的公司则超过200家。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动力电池零部件,都可以找到专业的上市公司来生产,这不仅有效保障了供应,由于经营数据的公开,还促进了竞争,推动了创新。”韩国某龙头电池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其他国家很难支持如此庞大的产业链体系,也难以与中国同行竞争。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对应的是产业链的崛起。目前,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已在世界汽车零部件体系占据新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这对中国汽车产业链的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业界也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各国发展战略的交汇点,产业和技术之争逐渐激烈,因此,加强对关键前沿技术领域的布局刻不容缓。

  “基础软件、操作系统等都需要进一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依然任重道远。”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俊表示,能否提供符合消费者预期的产品,能否在技术路线的稳定上给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都是产业链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徐军则认为,“过去竞争靠的是专项技术,今天更多要靠‘链’。”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协同创新,依托技术创新巩固和扩大产业链优势。

  

  宁德时代:科技创新赋能破浪前行

  □记者 董建国 福州报道

  伴随着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宁德时代已成长为动力电池产业的龙头企业。数据显示,2022年宁德时代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8%,全球市场占有率为37%,出货量连续六年位居全球第一。

  而咬住创新不放松,抢占行业制高点,正是宁德时代一路破浪前行的密码。

  麒麟电池摆脱里程焦虑

  摆脱里程焦虑,是所有新能源车主的共同心声。在这方面,宁德时代已先行一步。前不久,搭载宁德时代CTP3.0麒麟电池的极氪001千里续航套装在宁德时代总部完成交付,首次将纯电车的续航里程推到了1000公里。

  宁德时代电池系统开发部主任工程师秦峰介绍说,麒麟电池在三个方面拥有优势:一是该电池是市场上首款能够支持1000公里续航的产品;二是可支持5分钟热启动和10分钟快充;三是应用了高安全性的Mp(编码信息)技术。

  “唯有创新才能引领时代。”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说,宁德时代之所以拥有全面的电池技术路线布局,以及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的快速转化链条,正是不断创新的结果。

  过去十年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增长带来了续航里程6倍至7倍的提升,而成本却下降了80%;同时,宁德时代还大大拓展了动力电池的使用场景。目前,宁德时代的产品已经覆盖了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每三辆电动车中就有一辆配套了宁德时代的电池。

  追求极致制造

  在宁德时代的Z基地动力电池厂,AGV小车、封闭式生产仪器、恒温恒湿的生产线彰显着这座工厂的智能化和先进制造水平。

  “这是锂电池行业第一座灯塔工厂。”宁德时代智能工厂部门的马林博士说,“整个生产区只保留了少数操作和检修的人员。”

  为了严密控制不同工艺和材料的衔接,宁德时代还将极片制造的精度精确到了微米。“以宁德时代现有的技术,可以做到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把浆料涂覆到厚仅4.5微米、长达数千米的铝箔或铜箔集流体上。”马林说,这些制造设备大多是公司的研发人员专门研发设计出来的。

  据了解,锂电池的生产工艺流程较长,从合浆到涂布再到模切的三个部分,全流程都要保持无尘、恒温恒湿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涂布的浆料重量、环境清洁度、温度、湿度等都是影响电芯质量的关键因素。

  “如果涂布不均或者有杂物混入,都会影响电池的一致性,甚至带来产品安全隐患。”马林说,目前公司最先进的超级拉线将整条电芯产线的产能从2GWh提升到了10GWh,在保持高良品率高质量的同时,实现了效率的跨越式提升。

  布局走出去

  凭借技术优势,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奠定了领先地位。

  目前,无论是储能业务,还是电池回收业务,宁德时代都在立足主业的同时,逐步向多元化扩张。其中,储能领域的增长尤为迅猛。2022年,公司储能业务收入449.80亿元,同比增长230.16%。

  随着国内布局逐渐成熟,宁德时代也开始“走出去”,布局海外市场。去年9月,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项目宣布启动;今年1月份,中国电池企业首个海外工厂——宁德时代德国图林根州阿恩施塔特的工厂正式启动,这是宁德时代位于欧洲的第一座电池工厂。

  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蒋理告诉记者:“随着公司海外工厂的投建和运营,将会为海外业务和海外客户的交付提供更好的支撑。不只是动力电池,海外储能业务市场也将实现快速增长。”

  

  双星:颠覆传统轮胎增力“新四化”

  □记者 傅勇 北京报道

  近来,双星集团推出了一款“黑科技”产品——“增力轮”,在业界引发关注。

  据了解,“增力轮”是一种由内外轮、止动件、气缸、阻尼器、胎面等部件组成的机械车轮。在运行过程中,“增力轮”能利用气缸和阻尼器不断缓冲和增压,提升缓冲弹性和抗冲击性能,从而使车辆更加舒适、节能,行驶也更安全。

  双星方面介绍说,“增力轮”在五个方面对传统轮胎进行了颠覆。

  首先,传统的“轮胎+轮辋”结构支撑了轮胎工业百余年的高速发展,虽然经历了斜交胎、子午胎、绿色轮胎等创新迭代,但这种充气轮胎“外软内刚”的结构始终未变。与之相比,“增力轮”采用“外刚内软”的框架结构,外部是钢轮和高性能聚氨酯胎面,内部是由气缸和阻尼器等组成的“星链”结构,在减震、承压等核心性能上获得明显提升。与此同时,“增力轮”不需要像传统轮胎那样充气,胎面还采用了高性能聚氨酯,耐磨性能比传统橡胶轮胎提升了两倍。

  其次,“增力轮”颠覆了传统轮胎材料,由天然橡胶或者合成橡胶为主的复合材料以及钢丝、纤维等骨架材料,转变为主要由钢制的内外轮和气缸阻尼器组成,且所使用的橡胶几乎为零,近乎100%可回收再利用。

  第三,“增力轮”颠覆了传统轮胎制造工艺,彻底取消了炼胶、压延、成型、硫化等复杂的制造工序,主要依靠机械精加工,比传统轮胎工艺更简单、精度更高、质量更稳定。

  不仅如此,“增力轮”也带来了生产设备的颠覆,双星通过旗下人工智能和高端装备产业,充分利用其机加工、模块化、系统集成和总装三大能力,使双星轮胎和双星装备两大主业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的生态。

  另外,传统轮胎寿命短、换装效率低、使用成本高,且安全事故频发,而“增力轮”在使用过程中不再需要更换轮胎和轮辋,可以陪伴车辆终生,颠覆了传统轮胎“原配+替换”的销售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与三电系统、芯片、智能座舱这些部件相比,在汽车业进入电动化、智能化时代后,仍然“圆滚滚、黑乎乎”的轮胎似乎很难让普通人感受到它的变化。但事实上,轮胎正在经历的变化不亚于其他任何一个零部件领域,从产品本身到商业模式,再到整个产业链条的组织方式,轮胎行业正在朝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方向加速靠拢。

  这样的转变之所以能够发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企业敏锐地抓住了新能源车发展的行业大势,在行业“换道”的窗口期快速突围。

  双星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能源车发展所经历的技术变革给双星的创新带来了启示。

  相比于传统燃油车,电动车具有扭矩大、噪声小等特点,对轮胎的承载性能、安全性、噪声、耐磨性等指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这些需求,国内外轮胎企业都在加快开发相关性能指标更优的新能源车胎,从而抢占市场。

  但在这些具体的产品性能指标之外,双星还敏锐察觉到了产品逻辑更深层次的变化。“汽车研发迭代更新快,轮胎企业也要相应提速;市场对高差异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强,高性能产品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 双星相关负责人说,双星不仅要能生产出优质的新能源车胎,也要构建起能够适应甚至引领轮胎产品逻辑变革的能力。

  正是基于对轮胎行业变革趋势的深入洞察,双星除了“增力轮”外,还接连推出了“稀土金”轮胎和“全防爆”安全轮胎两款重要的颠覆性创新产品。其中,“稀土金”轮胎采用了“稀土金”橡胶复合新材料、特殊的全零度缠绕技术以及独特花纹设计的轮胎,使之兼具了“超安全、超省油、超耐磨、超低生热、高里程”五大特性。

  双星相关负责人表示,轮胎作为汽车唯一与地面接触的部件,承载着司机与乘客生命安全保障的重要使命。因此,双星一直秉承“开发用户资源而不仅是开发产品”的理念,利用互联网整合全球资源,不断创新出更加安全、更加节能的产品,为用户创造价值。

图为双星的工业4.0智能化工厂。资料图片

(责编:黄维、潘惠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