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新闻

获得这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背后 崖州做对了什么?

记者李学山
2023年11月24日10:59 |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小字号

三亚崖州区全力呵护绿水青山不放松。崖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三亚崖州区全力呵护绿水青山不放松。崖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10月下旬,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济南年会上,三亚市崖州区被生态环境部正式授予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称号。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抓好绿水青山的保护工作,二是做好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工作。”崖州区政府副区长郑俐说,近年来,崖州区在“两山”实践中勇当先锋,探索形成了热带滨海地区“两山”实践的“崖州模式”,切实扛起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崖州担当。未来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入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执生态之笔、绘美好诗篇。

三亚崖州区全力呵护绿水青山不放松。崖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三亚崖州区全力呵护绿水青山不放松。崖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一手抓保护:全力呵护绿水青山不放松

三亚市崖州区位于海南岛南部偏西,地处宁远河下游开阔地带,毗邻南海,是我国距离千米深海最近的地区。北纬18°的光和热使得崖州这片热土农业生产优势十分突出,是我国最大的南繁育种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反季节瓜菜和热带水果生产基地。

为呵护这里的绿水青山,崖州区咬紧牙关、下定决心,先后打了几场硬仗。

2020年之前,在崖州区绵长的海岸线上,曾分布着星星点点的近岸海域养殖场,这些养殖场在给当地养殖业带来一定效益的同时,也给近岸海域造成了一定污染,为此还在2020年被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列入督察整改名单。痛定思痛,崖州区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过硬的作风、过硬的举措,从政策宣传、责令整改到破坏拆除,分步骤、分阶段持续开展清退工作,最终在同年8月实现了全区3163.81亩海水养殖场全面停养的目标。与此同时,崖州区一边清退一边修复,对崖州湾海岸带禁养区虾塘进行拆除后改造为林地或者湿地,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崖州区境内的大隆水库,被称作“三亚的水塔”,承担着重要的供水任务,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对崖州来说意义非凡。为了做好这一工作,崖州开展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退果还林工作。在2022年底前完成了大隆、抱古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退果还林的面积约1300余亩,有力保障了三亚居民饮用水安全。

三亚市生态环境局崖州分局局长黄茂文说,清退近岸海域养殖场和水源地保护区退果还林是崖州区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过程中,崖州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生态安全格局;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提升生态系统资本;划定南繁科研育种耕地保护区,提高南繁育种保障水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攻坚蓝天保卫战、着力实施碧水保卫战,开展饮用水源地退果还林,扎实推进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打响净土保卫战,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全面禁塑,建设“无废城市”试点等新招硬招实招,让崖州的天更蓝、水更绿,生态底色更加亮丽。

三亚崖州区全力呵护绿水青山不放松。崖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三亚崖州区全力呵护绿水青山不放松。崖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一手抓转换:让“绿水青山”强区富民

“以前很少有外地人来村里,现在外地人已经超过本地人两倍还多了。”11月1日,梅联社区干部孙珠琼和记者聊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感慨万千。

梅联社区是三亚西南部最边远的辖地,原是一个以渔业为主的邻海村庄,世代以渔业为生,过去因为缺乏有效引导,这里的海滩边垃圾成堆,养殖场随处可见,环境污染严重。近年来,梅联社区积极践行“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思路,启动滨海地带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修复海滩、绿化改造,积极打造具有渔家风情的特色社区。同时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开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因地制宜打造乡村特色产业。

得益于乡村振兴建设和产业投资打造,梅联社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及特色海景资源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慕名而来,梅联社区逐渐成为全新“网红打卡地”,蓬勃兴起的民宿产业将这里美丽的“绿水青山”资源“变现”成了“金山银山”。梅联社区居委会主任桂万光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2022年吃上“旅游饭”的梅联村居民,人均收入约24800元,高于全区平均收入。

而在距离梅联社区不远的崖州区盐灶村,刚刚建成不久的三亚水产苗种南繁生态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里,数十条条纹斑竹鲨正在隔离养殖池内畅游,它们是海洋药物科学实验的重要载体。

三亚崖州湾农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泽民说,作为三亚唯一的海洋经济产业园,三亚水产苗种南繁生态产业园将致力于打造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水产苗种南繁产业园。力争通过渔港转型带动海洋产业升级,以崖州湾中心渔港为核心打造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坚持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项目完全投产后,每年预计培育鱼苗25亿尾、贝苗20亿粒,可直接提供100个以上就业岗位,全产业链产值有望达到5亿元以上。

据黄茂文介绍,梅联社区的嬗变和三亚水产苗种南繁生态产业园只是崖州区探索如何将“绿水青山”有效转化成为“金山银山”路径中的两个案例。近年来,依托优良的生态区位优势,借助崖州湾科技城人才汇聚带来的资源,崖州区全力推动“南繁硅谷”建设:划定并永久保护6.21万亩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建成7.8万亩南繁高标准农田,切实保护南繁耕地;建设高效的南繁管理服务队伍,构建“菜单式”田间服务清单,搭建“崖州科农”等数据平台,实现南繁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在全国首创种业CRO合同育种模式,承接南繁育种从播种到新品种种植推广销售的全链条服务,聚焦“第一口鲜”,推动南繁成果本地转化;探索出南繁土地“分时租赁”“南繁/瓜菜+水稻+绿肥”轮作模式,实现“钱粮双丰收”……崖州区“两山”基地建设近年来成效凸显, GDP 总量由2020年的68.16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26.96亿元,增长近两倍。2022年,崖州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612元,位居海南省前列。

三亚崖州区全力呵护绿水青山不放松。崖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三亚崖州区全力呵护绿水青山不放松。崖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创建永远在路上: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获得这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虽非易事,但要守住它同样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崖州区政府副区长郑俐说,“两山”基地创建成功,离不开广大干群的全力支持。近年来,崖州区通过坚持党建引领、与蓝丝带等环保公益组织合作、建立激励机制、加强“两山”基地建设宣传教育、发挥崖州湾科技城人才优势等举措成功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投身到“两山”基地的创建工作中来,形成了全民共创共建的格局,最终获得了相关部门的认可。

在郑俐看来,获得“两山”建设基地称号,一方面代表崖州区的“两山”转化工作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要求崖州区再接再厉,当好海南“两山”建设的排头兵和探路者,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可参考的“两山”转化案例。基于此,在全面梳理崖州区现状特征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该区将以创亮点、创实绩、创效益为导向,在现有“两山”转化成果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形成一批有亮点、有创新、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打造三亚崖州“两山”样板。

一是开展生态资源资产调查监测。摸清崖州区生态家底,在查清全区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其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开展全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摸清崖州区生态产品数量分布、质量等级、功能特点、权益归属、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等,形成崖州区生态资源资产“一张底图”和生态资源资产清单,并对生态资源资产进行等级评估、打包筛选和价值提升,孵化生态产业项目,打通“资源—资产—资本”的转化通道。

二是推进GEP定期核算及成果应用。全面核算崖州区森林、河流、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气候调节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基于GEP核算成果,搭建“数字GEP”生态资产智慧管理平台,实现GEP定期自动核算、GEP核算结果显化量化、生态资产的数字化管理、项目决策支持等功能。建立健全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化机制,实现生态资源的反哺。凸显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对政府决策、地区发展的客观指导作用,助推崖州区生态产业化模式落地,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及规划。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摸清陆生野生动植物、水生生物底数,构建生物多样性种质资源清单,建立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编制崖州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构建和生态廊道建设,建立生物多样性常态化观测、评估、保护与监管机制。

四是构建环境经济成本收益分析模型。选择崖州区“两山”转化的典型模式,开展环境经济成本收益分析。通过核算全过程生态环境投入和带来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明确该“两山”模式带来的实际经济产出,解决目前“两山”转化成效无法量化的问题。核算完成并发布后,崖州区将是全国第一个开展“两山”案例环境经济核算的地区。

三亚崖州区全力呵护绿水青山不放松。崖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三亚崖州区全力呵护绿水青山不放松。崖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郑俐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朴实生动但又意义深刻的话,构成了“两山”理念的核心思想,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未来,崖州区将坚持“抓生态环境就是抓崖州的永续发展,就是抓子孙后代的民生福祉”,不断探索“两山”转化的新路径,把一颗颗绿色的种子播撒在崖州大地上,让这片土地的生态底色更加鲜亮。(完)

(责编:蒋成柳、王庆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