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新闻

澄迈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根植文化热土 奏响时代强音

2024年04月17日17:04 | 来源:海南日报
小字号

位于澄迈县金江镇美榔村的美榔双塔。

位于澄迈县金江镇美榔村的美榔双塔。

游客在澄迈老城镇罗驿古村游玩。

游客在澄迈老城镇罗驿古村游玩。

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游客合影留念。本版图片均由袁才 摄

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游客合影留念。本版图片均由袁才 摄

澄江入海,迈岭绵延。以山水为名的澄迈县走过春秋,留下一路繁花一路歌。

作为海南三大文明古县之一,澄迈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久远,人文炽盛:900多年前,澄迈成为苏东坡登临海南的第一站,也是他3年后离开海南的最后一站;始建于宋代的永庆寺、建于南宋末年的美榔双塔等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至今仍是众多游客的向往之地。

如今,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持续推进,澄迈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特色资源,绘就出一张张“诗”和“远方”新画卷,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传统文化消费升级,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富民带动作用充分显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A

文化铸魂

文化传承亮点频出

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

澄迈县在文旅融合发展这盘大棋中,以东坡文化为重要棋子,将文化元素根植于老城镇的每一个角落。

老城镇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古城。据研究,苏东坡在老城登岸,入住通潮驿,走过老城长桥(后称为里桥)、游览过古永庆寺,往返经过通潮驿(老城境内),并留下多篇诗文和墨宝。

当前,澄迈县已开展东坡足迹的调查、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组织专家考察苏东坡在澄迈境内行迹遗踪及文化遗产,形成了东坡澄迈遗踪考察报告,并进行东坡文物资源普查,将老城古码头、通潮阁遗址、里桥等与苏东坡相关的古迹登记为文物点。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东坡文化既要‘守得住’,也要‘活起来’。”澄迈县旅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老城地区通过引入社会力量打造的东坡文化步行街,再现中国宋代传统建筑风格,古色古香的气韵油然而生。

文化是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城市的活力。

游客穿梭于三纵三横街巷间,可以沉浸感受宋朝遗韵。临街处打造特色点位,定期举办东坡诗文大赛、斗茶大赛、“宋朝运动会”、抖音换装短视频大赛、花艺比赛、宋代点茶课等主题活动,从而以沉浸式的手法全景展现宋朝经济、文化、饮食、服饰、娱乐生活,着力打造独属于澄迈的“东坡文化IP+”。

此外,澄迈县还在盈滨半岛海边异地重建永庆寺,并成功申报为国家3A旅游景区。在富力红树湾设立东坡书堂,内设阅览室、禅院、书画室、演礼台等艺文雅室。东坡唐佐纪念园在老城镇国社村建成开园,成为我省东坡文化旅游热门打卡点。

同时,澄迈县还举办一系列东坡文化专题讲座、座谈会、研讨会;依托澄迈学宫开展苏东坡诗词、书法研习活动,举办澄迈东坡文化研学活动;深入开展东坡文化进校园活动,加强东坡文化传承和弘扬。

“我们要紧紧围绕‘更加开放’‘更有深度’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东坡文化传承保护发展纳入澄迈发展开发建设中,保护好相关文物,创建景区景点,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及琼北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将旅文资源‘串珠成链’。”澄迈县旅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度挖掘东坡文化资源,推动澄迈东坡文旅经济做优做强做大,打造文化旅游IP,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经济价值。

B

文化赋能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传统与现代交融、发展与保护交织,文旅事业的发展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是城市的“软名片”。

如何让这张“名片”叫得更响,让文化旅游资源走向大众,助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澄迈在思考,也在行动。

从海口出发,驱车沿环岛高速西线行驶至金马互通路口下高速,往马村方向再行驶约1公里便抵达澄迈大丰镇大丰村的“封平约亭”。

游客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古朴的青石板路、火山石堆砌的老房子,依稀可见昔日街市的繁华景象。离“封平约亭”不到500米的大丰村福丰咖啡山庄,假日期间,每天能够吸引游客四五百人次。

“为推动古村旅游业发展,各方都在努力,政府相关部门将修缮部分损坏的老屋和石板路,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提高游客接待能力。”大丰镇有关负责人表示,近些年古村旅游火热,大丰镇也在大力整治环境卫生,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

近年来,澄迈县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力求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收获“金山银山”。发展过程中,澄迈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发挥生态优势,支撑经济快速增长,推动城乡同步发展,积攒强大发展后劲。

“我们通过走好融合发展之路,将乡村旅游业做大做强。”澄迈县旅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澄迈县大力推进旅游与农业、体育、文化、历史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形成县域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并通过“旅游+农业”“旅游+文化”“在地文创+乡村艺术+文化旅游”等多种发展模式,盘活了澄迈美丽乡野之景,吸引一批又一批游客到访,也让村民钱袋子越来越鼓。

此外,澄迈注重打造群众文化品牌,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路径与举措,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创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品牌,先后打造出海南(澄迈)乡村文化艺术旅游季、澄迈红坎岭开窑节、保良古村农耕艺术节、澄迈学宫公益课堂等一系列全新的文化品牌。

“乡村旅游是引领文旅复苏的‘排头兵’,是助推文旅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澄迈县旅文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下,澄迈县一大批乡村旅游示范村成为“热门”打卡地。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澄迈带动好风景“串珠成链”,全域旅游如火如荼,培育打造了一批知名旅游小吃、旅游街区,提高旅游供给品质,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水平,推动全县旅游业实现持续“井喷式”增长。

“沿着环岛旅游公路澄迈段打卡美景,累了停下来品尝一杯香醇的咖啡,沉浸式体验海南咖啡文化。”走进澄迈县,很多游客被这里的咖啡所吸引。

澄迈县是环北部湾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农文旅深度融合文章,提升咖啡品牌知名度,澄迈打造独特且多元的旅游方式,走出具有澄迈特色的“农文旅”融合路线。

今年2月初,以“归巢·焕新”为主题的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提升改造项目(一期)竣工及商业试营业暨全球招商发布会在澄迈县福山镇举行,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在改造提升后启动全新商业试运营。

春节期间,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处处是浓浓年味,热闹非凡,迎春接福系列活动在此展开,接鼓送福、仙官送福、送福万家财源滚滚、龙吸福气、投壶接福等特色习俗活动让游客徜徉在欢乐喜庆的气氛里,沉浸式体验本地“接福”文化。

在园区内的特色咖啡商业街区,土耳其咖啡、越南咖啡、南洋咖啡、福山咖啡等“高浓度”集结,整个街区弥漫着浓郁香味,吸引游客驻足打卡,体验本地闲适、慢节奏的咖啡文化。

此外,作为琼崖革命老区之一,澄迈也将红色基因传承下来,不断尝试将其融入到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建设之中。

从金江镇高山朗村出发,坐船渡过南渡江,到达龙江乌什村,继续前往塘北村,沿途风光秀丽……这是一条串联起澄迈县主要红色景点的特色红色文化之旅线路。在塘北村可以参观中共澄迈县委成立旧址纪念馆,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C

文化为民

文化成果惠及群众

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生活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

近年来,澄迈县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深耕不辍,文艺事业格局一新、境界一新、气象一新。

舞台上、银幕前,一批作品“接地气”。

多部影视作品在澄迈开拍,演员张颂文的新剧《猎冰》取景地之一就在澄迈县大美村;电影《孤注一掷》绝大部分戏份在海南取景拍摄,涵盖海口、儋州、澄迈、文昌、琼海、万宁等地;海南首部农业高科技题材动作电影《裂战》于2023年3月在澄迈县老城镇开机并在当地多处取景。

古巷里、学堂前,一次讲古“赋活力”。

“讲古”在海南话里意为“听老一辈人讲古时候的趣闻轶事。”钟灵毓秀、人文炽盛的澄迈留下许多特色鲜明的人文和历史遗迹。

“‘澄迈讲古’是要把澄迈的文化历史故事讲给市民游客听,让广大青少年参与其中,让更多群众了解澄迈的历史。以讲古研学为抓手,通过研学手账本的开发、文物动漫讲解视频的制作以及线下研学活动的开展,完成在地非遗和文物等资源的活化。”澄迈县旅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相传的历史故事中感受独特的风土人情,在历史古迹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中体验文化的博大精深……澄迈在开展文物研学和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找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路径。

游览澄迈石石矍村,有“游冯氏祠堂”“手账本研读”“祠堂小画家”等主题体验活动。采用新颖的手绘图形式,加入趣味互动内容,不仅让游客能在历史文物景点的“自由行”,还能以“跃然纸上”的方式与文物进行“对话”,以更加轻松的方式神交千古。

“澄迈讲古”研学活动以“文物+旅游+文化+教育”的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市民游客探究古建筑的奥秘,详尽介绍景点文化、人文民俗、特色美食、游玩线路,满足旅游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及新时代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

与此同时,澄迈还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基层文化供给,使得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基层群众,文化产品和服务更丰富、更便捷、更“对味”。

经过多年发展,澄迈通过积极培育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组织候鸟文化志愿者打造澄迈学宫公益课堂,并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同时举办七夕诗词诵读、写一封家书、网上图书馆推广等线上群文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同时,澄迈大力实施基层公共文化人才培训工程,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2020年至今,澄迈通过“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招聘文化工作者,深入镇村开展广场舞、美术、书法、琼剧、笛子等公益艺术培训,培训文艺骨干及文化后备人才。

踏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节拍,澄迈的文化事业产业正凝心聚力、奋勇争先,文化传承亮点频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化成果惠及群众、公共文化蓬勃发展,一幅幅激扬文化自信的壮丽画卷,正在新时代徐徐展开。

(本版撰文/高一)

(责编:符小叶、潘惠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