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新闻

海口北港村:和美乡村新图景

2024年06月11日11:24 |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海口6月11日电(记者牛良玉)6月10日,正值端午佳节,海口美兰区演丰镇北港村游客络绎不绝。近年来,凭借丰富的海岛文化、具有海岛特色的文创“打卡点”、能容纳数万人赶海的沙滩等,一幅美丽乡村新图景在北港村徐徐展开。

北港村距离海口市中心约18公里,是海口市唯一的岛屿行政村,也称北港岛。自海文大桥通车后,北港村充分发挥海岛村特色,“渔”引力“串”起渔文旅产业链,让曾经孤岛变闹市,昔日渔村成景点。

俯瞰北港岛。人民网记者 牛良玉摄

俯瞰北港岛。人民网记者 牛良玉摄

  在北港,生态“好颜值”换经济“好价值”

  北港村坐拥红树林地975亩,枝叶繁茂,种类丰富。通过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北港村吸引了各方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退潮时分,北港岛周边向外延伸1-2公里的滩涂成为赶海爱好者的胜地。不少市民游客,看着潮汐表前来赶海,品尝来自大海的馈赠。

  当然,也有很多“游客”变成了“留客”。

  顺苍民宿的经营者裴慧敏正是其中之一。“2023年我到海南旅游,来北港村赶海时,被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决定留在这里。”如今,裴慧敏已成为北港村的一员,经营起以“禅文化”为主题的民宿,从赶海游客变为了赶海、钓鱼的引路人。

  “来我们这住店的游客,会有人带去赶海或是上渔排钓鱼,偶尔还会搞一些户外烧烤。”裴慧敏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他所经营的10间客房几乎处于满房状态,供不应求。

以“禅文化”为主题的顺苍民宿。人民网记者 牛良玉摄.jpg

以“禅文化”为主题的顺苍民宿。人民网记者 牛良玉摄

  如今,北港村上已建起5家民宿,餐饮业态逐渐兴起。去年营业的北港渔村餐厅不仅月营业额达50万元,更解决了当地就业;红树林主题民宿“红海榄·遁居”进入试运营阶段,开门迎客;北港特色市集于2024年4月初投入营业,村民主要经营鱼干、椰子水、茶饮以及糖耙、腌粉、蒸饺等特色小吃为主,最高一天收入接近3000元;北港村民返乡创业打造的柠惦水吧成为市民游客的游玩休憩之地,月均收入达5000元……

在北港,小渔网“织”出富民梦

走进北港村村史馆,馆内摆放着的各种海洋主题雕塑、鱼叉、鱼框、锄头、铁铲、木耙、老电视、时钟、油灯等与北港岛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老物件,无声地讲述着这个海岛渔村的历史变迁。

织网阿姨正在飞速编织渔网。人民网记者 牛良玉摄

织网阿姨正在飞速编织渔网。人民网记者 牛良玉摄

“我们北港村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大多数村民都掌握织网的技能,这些都是我们的织网阿姨运用传统织网技艺制成的小袋子……”在渔文化室,织网阿姨行云流水,昔日编织渔网的能手如今化身手艺人,精致实用的别样“渔网编织袋”正在飞速编织,疏密有致的网洞无不令人称赞。

用传统织网技艺打造的特色产品。人民网记者 牛良玉摄

用传统织网技艺打造的特色产品。人民网记者 牛良玉摄

“像我手里正在用的这个手机袋就是渔网编织的,织网阿姨只需要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手工坊不仅为当地渔民和手工艺人提供了展示和销售他们作品的平台,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海南智渔可持续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云虹拿起自用的手机袋向记者展示。

2017年,传统浅海捕捞技艺成为北港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年正在渔文化室学习编织渔网。人民网记者 牛良玉摄

青年正在渔文化室学习编织渔网。人民网记者 牛良玉摄

在北港,观鸟研学正催生“观鸟经济”

“你看,这只鸟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在小区、校园都能见到。”一条观鸟道蜿蜒穿过红树林地,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一队来自海口高校的大学生正在这里与各种鸟类“线下见面”。如今,北港村良好的生态让观鸟研学成为当地的新业态。

好的生态不仅留住了鹭鸟,更引来了观鸟人。

一支由大学生组成的观鸟队,正在观鸟道观鸟。人民网记者 牛良玉摄

一支由大学生组成的观鸟队,正在观鸟道观鸟。人民网记者 牛良玉摄

如今,鸟类志愿服务队伍正在北港村逐渐发展壮大,一月一次的鸟调活动成为特色活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其中。“电线杆上的那只是黑卷尾”“那边空中悬停的那只鸟在觅食”……车辆缓慢行驶在观鸟道,北港村村民林梅燕当起了讲解员,饶有兴致地介绍起一路上碰见的鸟儿。

“我现在虽然离专业还有距离,但常见的鸟类以及它们的活动基本了解。”林梅燕自豪地说。

北港集市美食吸引市民游客驻足品尝。人民网记者 牛良玉摄

北港集市美食吸引市民游客驻足品尝。人民网记者 牛良玉摄

如今的北港村,已经成为吃上“文旅饭”的网红打卡地,2023年北港入选“海南百个特色旅游村”,2024年获评海南省四椰级乡村旅游点、第五届海口市文明村镇,列入环岛旅游公路10个和美乡村旅游点之一。

(责编:蒋成柳、席秀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