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新闻

三亚市凤岭村:手工黎锦新光景,指尖编织致富路

2024年12月13日14:07 |
小字号

日月星辰、山川雷电、池畔青蛙、田间稻穗、割稻农具、大力神图腾、飞舞的甘工鸟……经纬交织的彩线间,织造出绮丽的起承转合,织出融汇东方意境之美的黎锦服饰,织出创富路上的团团锦绣。

黎锦纺织技艺经过几千年的漫长发展,如今依然鲜活充满生命力,并且在三亚市崖州热土之上凤岭山下孕育出新的篇章。

韦万香席地而坐编织着黎锦。人民网 熊淑婷摄

韦万香席地而坐编织着黎锦。熊淑婷摄

在三亚市崖州区凤岭村里,韦万香正和村里的姐妹们哼唱着黎族民歌,席地而坐编织着黎锦。韦万香伸直双腿固定着踞腰织机,手上的分经棍、打纬刀和梭子有序交织出经纬纵横的花纹。

“左右两幅黎锦中的鸟名叫甘工鸟,在我们黎族民间传说中象征着爱情;稻穗和鱼,都意味着丰收。”韦万香托起尚未完工的黎锦讲解各式图腾的寓意。

凤岭村的黎锦技艺,由世世代代的黎族女性们口耳相传,细腻的针脚积淀着千年传承的绮丽。

黎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韦万香正在织黎锦。符武平摄

韦万香正在织黎锦。符武平摄

韦万香的手艺传承自她的母亲,她的母亲又师从她的外婆。如今,韦万香也担起了传承的角色,她二十年如一日利用农闲时间培训本村和附近村庄的妇女学习织锦,目前在学的村民有20余人。

村民聚在一起学习黎锦技艺。受访者供图

村民聚在一起学习黎锦技艺。受访者供图

黎锦织法极其繁琐,最简单的花边图案也需要30根分经棍,熟练的织锦工一天只能织十几厘米。

凤岭村黎锦文创产品。受访者供图

凤岭村黎锦文创产品。受访者供图

如今,在凤岭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保存着这项祖传的高定艺术,年龄最小的织锦高手刚上2年级,年龄最大的织锦老人超过80岁。

凤岭村黎锦文创产品。受访者供图

凤岭村黎锦文创产品。受访者供图

凤岭村的黎锦作品,既有附近的村民买去用于生活日常使用,也有博物馆或者私人购置后用于收藏,黎锦已然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法宝”。

黎锦文创产品。凤岭村村委会供图

黎锦文创产品。凤岭村村委会供图

凤岭村的黎锦作品还将传统黎锦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开发文创产品。当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出现在提包、发饰上时,凤岭村黎锦的魅力也逐渐声名远扬,化指尖技艺为脱贫力量。

来源: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责编:蒋成柳、席秀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