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网海南频道>>海南新闻

重访

2024年12月14日08: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14日 第 05 版)

科研人员的新项目

本报记者 孙海天

“项目组正继续进行大豆耐密性、耐旱性的性状搜集,为下一步亲本选配做准备。”

——2024年3月19日本报第二版《创新技术 智慧育种(春耕进行时)》

“肥不够,有些缺铁了。”观察完一株豆秧,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高华伟记在本上。

又是一年南繁季,海南三亚日头正烈,这是高华伟最忙的时候,“种业科研,就是要追着太阳跑。”每年冬春,种业科学家都会来到海南,繁育作物、加速育种。

“今年我们的耐盐碱大豆项目取得一些成果,有1500份材料正在江苏等地种植、鉴定筛选。”高华伟介绍,团队正在进行新种源创制及新品种选育,几天前又种下约100亩的大豆种子,科研项目随后开展。

“希望能培育更多优良性状和品种的大豆,把‘油瓶子’牢牢握在自己手里。”高华伟说。

农资店的新打算

本报记者 苏 滨

“农业生产新变化不少,要想卖好农资,得研究产品、紧跟市场。”

——2024年3月24日本报第一版《一家农资店账单里的升与降(春耕进行时)》

忙碌一天,冬肥基本售空,杨福财关上店门,边补齐货架,边联络调货,“农忙接近尾声,再备4吨肥料就够了”。

在贵州贵阳乌当区马场村,杨福财经营农资店15年,服务周边五六个村寨。“农忙结束,也要关注新技术、新产品,更好为顾客提供服务。”杨福财尽可能推广效果好、成本低、污染少的新型肥料,积攒下好口碑。

新的一年,杨福财希望去田间推广更多新技术、新产品,“贵州山多地碎,但这几年高标准农田建成,我要跟上农业现代化的步子,尝试小型机械出租业务。”

科技小院的新计划

本报记者 刘以晴

“传播农技,要先走下讲台,站在村民角度考虑问题。”

——2024年10月20日本报第三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劲头足足的(秋收进行时)》

五六碟米饭刚焖好,软糯莹白,散着饭香。“这是我们的大米样品。”冬日里,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前郭水稻科技小院指导专家凌凤楼和学生们在学校实验室里忙得火热。

将米饭放进食味计检测,数值越高,品质越好。通过分析样品,师生们可以更了解适合当地的水稻品种、施肥方式、采收时间。12月底,他们将带着最新成果回到位于吉林松原的科技小院,更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开展技术培训。

今年,前郭科技小院带动超千户农民,实现水稻每公顷增产约100公斤。“明年我们还要帮农户分析市场,让优质大米卖得更好。”凌凤楼说。

老麦客的新愿景

本报记者 强郁文

“老蔡把机器看得比啥都金贵。”

——2024年6月24日本报第二版《麦客走四省,追着麦熟跑(三夏进行时)》

“叮叮当当”,左手持灯探照,右手扳动螺丝,家住湖北襄阳南漳县武安镇的农机手蔡华,在自家小院仔细检修收割机。

“农闲时排除故障,农忙时才能派上用场。”蔡华说。

今年,收完本地小麦,他和妻子追着次第成熟的麦浪,在湖北、河南、山东等地收麦24天……年底一盘算,各种营生赚了10多万元,能办几件“大事”。

趁着以旧换新好政策,购置些大件。厨房装修,建材和电器不能少;汽车降价,国家补贴,还要提辆新车。

明年,蔡华60岁。“‘工龄’20多年了。”他笑着说,“趁身子骨硬朗,我们接着去收麦!”

(责编:刘杨、潘惠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