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期间琼州海峡新能源汽车运输队伍再添新成员
人民网海口1月8日电 1月8日,琼州海峡新能源汽车海上运输专用船舶“绿源二号”顺利完成首航。“绿源二号”将与“绿源一号”作为承担新能源汽车过海运输重任的新成员一起列入琼州海峡新能源汽车专班运输序列,在2025年春运期间,为琼州海峡新能源汽车过海运输释放更大运能和提供更多安全保障。
“绿源一号”“绿源二号”的投入使用,标志着琼州海峡新能源过海运输方式完成第三次升级迭代。在此之前,海口海事局与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对新能源汽车过海运输方式开展研究,提出多种模式,并开展理论推演和实操验证。完成了从2022年“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混装运输”到“新能源专班开通”再到“专用船舶投入使用”的升级革新,不断在风险管控、运输效率、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间寻找共赢。
新能源车第一代运输模式。海口海事局供图
据悉,第一代运输模式(2022年)是新能源车与燃油车混装运输模式,将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在装载区域上进行了区隔,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的停放间距、增配了专用消防设备,初步降低了新能源汽车发生热失控事件的处置难度。单船新能源汽车运力一般不超过18辆。
新能源车第二代运输模式。海口海事局供图
第二代运输模式(2023年-2024年)是新能源汽车“专船专班”运输模式,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分离运输,新能源汽车单独装载在一艘客滚船上,车上司机与乘客登乘另一艘客滚船过海,两艘客滚船同时发班、同时到达。单船运力在80-100辆之间。这种模式下,大幅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火灾对乘客的生命安全造成的风险,但也由于装载新能源汽车的客滚船仅使用单层汽车甲板,造成了单船亏舱率较高的问题。
新能源车第三代运输模式。海口海事局供图
第三代运输模式(2025年)是新能源汽车专用运输平板驳模式,使用经改装后的平板驳专用运输新能源汽车过海,同样采用“人车分装”的运行模式,新能源汽车由专用船舶运输,司机及随车人员由配套客滚船运输,单船运力在160-180辆之间。此运输模式在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特有安全风险的基础上,也避免了新能源汽车运输船舶亏舱率高的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当前运输新能源汽车过海的最佳模式。
针对即将到来的2025年“春运大考”,海口海事局在海上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将持续发力,特别是在保障新投入的新能源汽车专用船型安全运营方面提出了五项举措。政务审批靠前服务,主动上门开展两艘专用船舶的审核发证服务。强化船舶投运前安全检查,在专用船舶投入使用前对船舶航行设备、动力设备以及船舶救生等关键设备开展细致安检,杜绝船舶“带病”投运。同时,强化现场作业监管,春运期间针对新能源汽车专用船舶的现场监督检查实行“每船必查”,确保各项安全保障制度落实到位。并且强化船舶动态监管,印发实施《琼州海峡新能源汽车运输专用船舶海事综合监管服务保障工作方案》,建立滚装码头气象服务保障系统和琼州海峡客滚船交通管制协调工作机制,实现新能源运输航线海南—广东跨区域“直进直靠、直出直离”,优化船舶进出港管理环节。强化通航安全保障,强化碍航渔网清理整治,维护船舶通航秩序,提升船舶通航效率。
海口海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海事部门将携手航运企业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客滚运输安全风险管控课题研究,充分挖掘新能源汽车专用船舶运输模式运力提升潜力,打造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和作业规范,推动海南新能源汽车过海运输管理地方标准的建立,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李学山、赵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