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琼州海峡的“科技范儿”
“大雾停航五个小时,开航后,我们三个小时就把积压的车辆‘消化’完毕了。”1月31日,在海口新海港调度指挥中心,负责人杜经瑞略显自豪地说。
今年春运,海口新海港调度指挥中心通过科技赋能,加强与港口外部的交警等部门协作,进一步提高了港口的输运效率。
海口新海港调度指挥中心。人民网记者 牛良玉摄
“开航即冲刺,今年,我们琼州海峡两岸共投入56个泊位,47艘客滚船和2艘甲板货船,再加上‘共享船员’机制顺利启动,实现‘人休船不休’,这些都是我们调度提高港口效率的‘底气’。”杜经瑞说,自春运开始以来,每天的计划发班数都在300航次以上,相比往年提升20%以上。
和往年的春运不同,今年新海港调度指挥中心有了“科技范儿”。
“这就是我们的智慧调度系统,有了它,我们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杜经瑞指着电脑屏幕介绍,该系统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能够迅速生成排班、配载以及进出港的最优方案,大大提高了调度效率。他们只需根据实际情况对系统生成的方案进行微调,即可确保每一艘船舶都能够顺利、高效地进出港口。
杜经瑞与同事正在商讨相关工作方案。人民网记者 牛良玉摄
在调度室内,工作人员的工作细致入微,确保每一艘船的进出港过程都有专人盯控。这种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为琼州海峡的过海调度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此外,面对突发情况,琼州海峡的调度系统也展现出了出色的应急管理能力。在春节前的一次大雾停航事件中,港口被迫停航五个小时。然而,在停航结束后仅三个小时内,港口就成功消化了所有积压的车辆,迅速恢复了常态运营秩序。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港外交通管控与港内协同配合的紧密衔接,以及应急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
对于琼州海峡的港航人来说,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场所,更是他们倾注情感的地方。尤其是每年春运期间,当看到无数人和车辆在他们的努力下顺利平安地回家时,他们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正是这份对工作的热爱和对旅客的关怀,使得琼州海峡的过海调度工作更加人性化、更加贴心。
工作人员正在对船舶进行调度。人民网记者 牛良玉摄
琼州海峡今年的过海调度工作展现出了高效、有序、智能的特点,这不仅得益于智慧调度系统的强大支持,更离不开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我们港航人,对于琼州海峡是有感情的,尤其是每年春运期间,看着这么多人和车,在我们的努力下顺利平安回家,也是很有成就感的。”杜经瑞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