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创新再领改革浪 自贸潮头又春风

——海南自贸港第十九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专场发布会侧记

人民网记者 李学山 毛雷
2025年02月20日09:00 |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小字号

天涯逐浪,海南求新。2月19日,海南发布6项新一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这是自贸港建设又一份改革创新“成绩单”。

这6项案例分别是: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从“试验点”到“试验田”、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许审批新模式、离岛免税监管服务创新、海港口岸“信用+智慧”综合型服务、企业“一码通全岛”服务全覆盖、外资企业登记“五位一体”改革。

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第19批)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牛良玉摄

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第19批)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牛良玉摄

“一年之计在于春”。2025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开春之际,推出这6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有何深意?

中共海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常务副主任关继荣掷地有声:“今天我们发布的6项新一批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就是聚焦服务保障如期实现封关运作,通过优化制度供给和集成创新,不断扩大政策适用范围和应用场景,提升封关运作监管服务能力,让经营主体降本增效,口岸通关更加高效便利,群众获得感更强,有效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是海南自贸港加快推进封关运作的生动写照。”

自贸港核心政策这样从“试验点”到“试验田”

要说海南自贸港最具“含金量”的核心政策,“加工增值30%内销免关税”一定是其中之一。该项政策明确,对于海南鼓励类产业企业,进口料件后在海南自贸港加工成货物,如果增值超过30%(含),经“二线”进入内地销售时,免征进口料件的关税。这项政策紧紧围绕海南自贸港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主体的需求,推动海南更好联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聚集全球优质生产要素,促进海南制造业发展和产业集聚。

自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开放的政策优势,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试验田。而在海南开启建设自贸港这一“一号工程”后,位于海南岛西部的洋浦便成为了自贸港的“样板间”:自贸港多项政策均首先落地于此,试点成功后再向全岛推广。

集装箱货轮正在装卸作业。人民网记者 符武平摄

在洋浦港,集装箱货轮正在装卸作业。人民网记者 符武平摄

2021年7月,加工增值政策率先在洋浦保税港区落地,后逐步扩大适用范围。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主要负责人乔山虎介绍说,近年来,儋州洋浦充分发挥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先行先试优势,先后落地全国首单、扩大到全省重点园区及全省“两不限”首单,为政策在海南全岛适用积累了宝贵经验。至2024年底,儋州洋浦加工增值内销货值55.7亿元,免征关税4.3亿,均占全省八成左右。政策应用“扩围增量提质”效果日益显现,形成百亿级健康食品产业集群,适用企业数量、投资额、产值连续三年翻番。

星星之火,亦可燎原。海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余翔表示,该厅近年来会同海口海关、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单位和各市县园区,在洋浦保税港区积累先行先试经验基础上,不断落实和优化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推动政策适用由点到面、扩围增效,将政策“含金量”转化为海南产业发展和企业经营的“真金白银”。

目前,扩大至海南全岛适用的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已成为促进海南自贸港产业发展的一张名片。截至2024年12月底,海南省获得加工增值试点企业达106家,内销货值达67.5亿元。

“南繁硅谷”的“绿色通道”这样打通

作为中国种业新品繁育的“硅谷”和“聚宝盆”,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就近年来汇聚了中种集团、国投种业、隆平生物、九圣禾等20余家领先种业企业,吸引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12家科研机构以及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7家高校研究院入驻,累计引进2800余家国内外优质种业企业、科研院所和研发团队。

年轻的科研人员专注于实验工作。 人民网记者 孟凡盛摄

年轻的科研人员在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专注于实验工作。 人民网记者 孟凡盛摄

优质的种质资源是企业开展科研育种的关键生产材料。然而,入驻科技城的企业在引进部分来自植物疫情流行区的种源时,面临实际困难。根据海关总署的规定,这类引种需要特许审批,企业必须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或科研立项报告才能申请。由于科研立项门槛较高,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满足要求,这成为引种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和难点。

企业难题,政府来帮。海口海关动植检处处长李娜介绍,他们聚焦企业的需求,联合地方政府共同开展制度集成创新,并积极争取海关总署的支持,探索提出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许审批新模式。

新模式下,企业向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提出立项申请,考核合格的由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出具科研立项证明,海关在特许审批的办理过程中认可此立项证明作为企业申请要件。

同时,海口海关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建立中转基地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许审批合作创新机制,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境外动植物疫情口岸联防联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实施多部门全流程监督管理,牢牢守护引种过程中的生物安全。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知识产权部(创新合作部)部长陈浩表示,新模式的实施,不仅拓宽了园区企业引种渠道,有助于企业丰富育种研发材料、开展种源核心技术攻关,更好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更重要的是,彰显了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试点创新业务的优势,为国家种业培育发展新业态和抢抓产业布局先机构筑制度建设创新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底,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中转基地累计引进各类优良动植物种质资源905批次、价值11.6亿元人民币,其中开展科研用涉及罗非鱼苗、大豆、玉米、豌豆、向日葵种子和椰枣苗等420个品种,有力促进了海南自贸港新质生产力发展。

“时间成本”这样越来越低

对于企业来说,效率就是生命。为了提高企业办事效率,近年来海南政府部门刀刃向内,压缩各类事项审批时间,让企业办事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一减再减。这在本次公布的案例中也有所体现:

离岛免税购物是海南旅游消费的“金字招牌”,也是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但随着离岛免税购物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免税品经营企业对于货物进口、配送流转等环节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海口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侯同波说,在这一背景下,海口综保区在海关、药监、商务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企业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率先在进口、入区、配送流转等环节试点推行“先入区后报关”“免保衔接”等免税品监管服务系列创新举措,在有力提升免税品监管效能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了货物流转的效率。

作为岛内最大的免税品经营企业,中免集团对此深有感受。相关数据显示,自2022年11月获批实施“免保衔接”政策以来,中免集团实现物流效率提升35%,仓储及调拨成本降低50%。累计完成业务4100票、货值62亿元。2024年4月新增的“先入区后报关”模式,解决了企业错单改单问题,避免补税稽查风险,异常货品周转效率提升,通关时效较传统模式缩短30%。截至目前,该模式下已进口货物390万件(货值15亿元),减少了用工及物流成本30%。

海口国际免税城让更多消费者能享受到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优惠及便利。中免集团供图

海口国际免税城让更多消费者能享受到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优惠及便利。中免集团供图

中免(海口)国际免税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现成表示,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政策优势,企业可通过保税方式储备货源,进而可灵活转化为免税商品、线上平台或一般贸易商品销售,实现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的协同提升。

2024年4月16日上午,满载着18万尾章雄鱼苗的日本籍船舶“第五十八真好丸”缓缓驶离海南万宁。符开雄摄

2024年4月16日上午,日本籍渔船抵达海南万宁大洲岛海域,靠泊装运章雄鱼苗。符开雄摄

中国海口外轮有限公司船舶代理副总经理彭博也感受到了制度集成创新带来的办事效率提升。他说,“时间成本”作为国际贸易竞争的要素之一,是很多船东和货主都十分看重的,海口边检总站海港口岸‘信用+智慧’综合型服务举措实施以来,基于他们长期良好的信用分值,所代理的船舶在进出口岸时,可以享受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

“新模式启用后,我们代理的出入境船舶边检通关时间减少20%,出入境船员换班手续时间减少30%,企业办理船舶搭靠、人员登轮许可有效期均值较以往延长50%。累计服务海南章雄鱼苗出口约1364万尾,货值约3.76亿元人民币;累计服务外籍钻井平台船员1万余人次。”彭博对此非常满意。

想要减少服务对象的“时间成本”,先要压缩自己的审批事项。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林刚说,为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水平,该局会同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在海南省人大法工委的支持下,多措并举优化外资企业登记服务机制,外资企业开办办理环节由5个压减至1个,材料压减超77%……正是这些越来越少的“时间成本”,让选择海南的外资企业越来越多,投资海南的国家(地区)也由2018年的43个增长到174个。

开办企业的手续简便了,那么企业经营遇到问题该找谁?别急,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推出的企业“一码通全岛”服务已经实现全覆盖。无论企业是想反映问题,还是想约见政府官员,都可以一“码”搞定。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改革创新处处长桂一文说,“政企约见”是依托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企业码),实现线上约见、线下政企面对面沟通的重要通道,目前“政企约见”系统已接入52个省直部门机构、18个市县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共计757家单位;自2024年7月1日全省正式上线以来,通过“政企约见”,企业反映的问题近九成得到了解决。

创新再领改革浪,自贸潮头又春风。关继荣在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海南上下将持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推出更多具有全国示范力、影响力和自贸港辨识度的改革创新成果,积极营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自贸港建设浓厚氛围,让改革创新在海南自贸港蔚然成风,助力封关运作首战必胜。

(责编:蒋成柳、潘惠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