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这项自贸港核心政策“含金量”更高了

人民网海口2月20日电 (记者李学山、符武平)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是中央赋予海南的一项特定减免税收政策,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之一,经过近年来的试点推广,该政策已扩展至海南全岛。这一政策的落地实施不仅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也增加了企业发展的信心。那么,海南省是如何让这项自贸港核心政策“含金量”更高的呢?2月19日,在海南省新闻办举办的“封关运作正攻坚 制度创新启新篇”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第19批)新闻发布会上,海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余翔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为您详细解读。
政策落地“多点开花”,激发海南制造业活力
余翔介绍,加工增值政策通过减免内销关税,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推动鼓励类产业加快发展。国家部委在制定政策时,就考虑到要支持海南自贸港鼓励类产业发展,因此申请加工增值政策的企业,其从事的业务要符合海南自贸港鼓励类产业目录。成为试点企业后,加工制成品增率达到30%(含)以上的,企业可以免进口关税,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这一政策利好,吸引了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逐步在省内集聚,为海南制造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政策落地实施后,吸引了大批省外制造业企业来海南投资兴业。例如,广西企业在洋浦设立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建设粮油加工基地,已成为加工增值标杆企业;河北企业在海口综保区设立晨光生物科技集团(海南)有限公司,建设植物提取物生产线,并通过加工增值政策将产品销往内地。这些企业不仅从海南自贸港政策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红利,也为海南制造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已成为促进海南自贸港产业发展的一张名片。余翔说,政策适用范围扩大至全岛后,试点企业由海口、儋州为主,扩展到全省十余个市县,实现“多点开花”,将进一步激发海南制造业活力。
用心用情,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海南省商务厅积极参与2024年加工增值政策应用攻坚行动,用心服务企业,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海南省工信厅、省商务厅联合制定《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宣传解读手册》,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不断扩大政策知晓面。组织多场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政策解读、微观操作,让市县政府部门和企业对政策有了更清晰地理解和把握。强化企业服务,主动对申请企业进行“一对一”精准指导,解决企业问题,为企业应用政策打下了扎实基础。
与此同时,为优化审核程序,让企业能够快速享受政策,2024,海南省商务厅会同有关单位成功争取国家部委将加工增值审核权限下放至海南省。权限下放后,省商务厅、海关、工信厅等厅局建立并联审核机制,实行“一次性告知”义务,进一步提高了审核透明度和效率。
为方便企业享受政策红利,海南省商务厅在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新建了加工增值线上申报审核模块,将加工增值试点线下转为线上审核。系统上线后,政策的申报审核业务实现一网办理,企业与政府之间以及政府部门之间实现“零跑动”,申报审核时间节约60%至70%。
余翔表示,通过上述举措,加工增值政策实现了“申报减负、审核提速、管理增效”三重效果。2024年,随着加工增值政策的不断优化,申请试点的企业十分踊跃,全省新增67家加工增值试点企业。下一步,海南省商务厅将持续优化政策适用,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政策,助力海南自贸港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截至2025年2月中旬,全省获得加工增值试点企业达112家,内销货值达70.5亿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