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国家高新区:亲清政商关系 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人民网海口4月3日电 (记者牛良玉) 近日,在海口国家高新区企业服务群里的一条消息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小伙子工作很认真、耐心、仔细,甚至我提供过的数据他有留底,填报表格所需的数据中他所知道的部分都提前帮我填写好了,我只需要花很少的时间填写新的数据,很贴心。”海南力合泰食品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张莉在群中说。
张莉口中的小伙子,是海口国家高新区科技局工作人员陈圣平,主要负责与园区企业对接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相关事宜。
经过一番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渐渐清晰。事情始于一次企业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相关数据报送,时间紧,得益于陈圣平在日常工作中对企业数据进行了实时梳理,形成按月份、年度的动态“数据库”,在需要的时候仅需从自己手里的数据进行调取,再与企业沟通稍作补充并进行核对即可,这一来一去极大地减少了企业的时间成本。
“这项工作举措主要来源于日常对工作的梳理总结,以往完成这项工作需要企业自行整理进行报送,企业的人员也只能在繁忙的事务中抽空处理,有可能要1-2天才能够完成,现在早上需要的数据,下午完成绰绰有余。”陈圣平告诉记者,提高效率仅是其中的作用之一,在需要调取往年数据时,如果企业的数据存在残缺,还能够及时补位,是妥妥的“备份”。
事情不大,却道出了一位海口国家高新区企业服务人员的服务宗旨——与园区企业的负责人们成为好同事、好朋友。如何成为好同事、好朋友?
主动把政策“送上门”,园区的招商新企业在洽谈入驻前期就介绍政策,助力企业进行早期业务布局,对于存量企业则是通过电话、服务群、走访等方式一对一沟通,了解企业进口原材料需求;
面对新获批企业,海口国家高新区与海关部门早在去年1月就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共同推进加工增值政策落地实施,真正做到企业一获批,预约上门指导,涵盖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申报、普通货物与加工增值货物堆放、海关ERP联网等方方面面,让企业迈出的每一步都“不迷茫”;
走在企业前面,主动摸索单一窗口新系统、新形式的使用方法,定期查询海关总署、商务部网站,查看不适用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进口物料的相关情形,及时告知应用政策的园区企业。
“记得去年,康芝药业在加工增值产品出区无法申报,在企业出货焦急时刻,我们第一时间联系海关部门查明企业未缴纳增值税无法申报的原因,最终成功完成了申报,企业顺利完成了出库,让我印象深刻。”作为好同事,了解政策、发现问题,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作为好朋友,细心,擅长沟通,想朋友之所想,这是陈圣平给出的答案,更是他和同事们的行动指南,为企业了解政策、应用政策提供了全周期的服务。
“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作为海南自贸港核心政策之一,去年‘两不限’政策的出台,降低了企业的准入门槛,极大提高了园区企业申报的积极性。”陈圣平介绍,随着自贸港政策的不断深入,现在前来咨询沟通的企业更多、更频繁了。目前,海口国家高新区已有获批加工增值试点企业20家,完成“二线”出区企业14家,有7家企业正在培育当中。
“从他的工作岗位来说,一些事情其实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做,但他要求自己做到了。一些默默认真工作的年轻人,应该被看到、被肯定,所以今天代表企业感谢小伙子。”张莉说。
这位小伙子,是海口国家高新区企业服务的生动缩影。在这里,共有121名企业秘书,实现389家企业和139个项目服务全覆盖,成功解决了60多家企业(项目)遇到的各类难题。
海口国家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园区将继续围绕企业生产、项目建设下功夫,为企业提供招商引资、人才招聘、要素保障等全生命周期服务,以营商环境之优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活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