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雨林“成长”记

“孩子们,你们知道熊大、熊二为什么要守护森林吗?”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的栈道上,郑燕弯下腰,对着围在身边的一群小学生,声音清脆得像雨林清晨的鸟鸣。她指了指自己胸前的徽章,“我们的护林员叔叔们,就是现实中的‘熊大熊二’,守护着这片神奇的热带雨林——我们的家园。”
把课堂“搬进”雨林,郑燕带领孩子们亲眼见证雨林之妙。 受访者供图
扎根雨林十三载,这个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本地姑娘,已经从“雨林小白”蜕变成孩子们口中的“燕子”老师。而她脚下的这片雨林,也在林业工作者和周边居民这些“雨林人”的保护下,茁壮成长。
时间的指针拨回十三年前,如果那时你看到茂密的雨林中,有人蹲在地上,用笔笨拙地勾勒叶片的样子,再抱着植物百科一页页查证,那个人一定是郑燕。
郑燕与同事们“探秘”雨林生灵的点滴。 受访者供图
“十多年前我刚来五指山工作时,这里还只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配套相对落后。对我来讲,雨林就是一片‘绿色迷宫’——感觉所有的植物都长一个样!”为了尽快熟悉雨林,郑燕只好采用“笨办法”,遇到不认识的就第一时间记下来,日积月累,现在的郑燕已经自称雨林“土专家”。
作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五指山分局宣教科普科的骨干,郑燕的主要工作是宣传雨林,工作中,她逐渐摸索出一套“小手拉大手”的科普模式:把雨林“融入”课堂,用《熊出没》这样的动画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再把课堂“搬进”雨林,让孩子们亲眼见证会“流血”的龙血树、被誉为“活化石”的桫椤、翩翩起舞的金斑喙凤蝶(中国唯一的蝶类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孩子心中种下“绿色”的种子。
2021年10月12日,郑燕永远记得这个日子,因为在这天,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成为我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之一。
五指山热带雨林宝库。 人民网记者 符武平摄
此后,雨林的成长郑燕看在眼里:率先开展园区内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率先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构建起全天候 “电子围栏” 监测防护网络、编制生态系统修复规划及示范建设方案…… 这些探索,为国家公园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 “海南经验”。
更让郑燕欣喜的是,大家对雨林认知的改变。
“2019年刚开始做自然教育,是我们‘求’着学校给机会上课。现在,是学校‘抢’着让我们去上课。”郑燕笑着说。
翻开郑燕的社区工作日志,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近三年来开展过的乡村科普讲座信息。随着“小手拉大手”潜移默化地影响,保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禁伐禁猎早已成为周边黎乡苗寨村民的自觉行为准则。
郑燕和同事们救助的领角鸮雏鸟。 人民网记者 孟凡盛摄
蛇年央视春晚,郑燕作为海南林业“雨林讲树人”在聚光灯下唱响《我的家》时,她眼前浮现的是孩子们触摸龙血树时的惊叹目光,是村民巡护时晒红的脸庞,是桫椤新叶在阳光下舒展的脉络。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里,一场历经百年的植物“绞杀”演化为“相生相爱”。 人民网 枉源摄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热带雨林里的植物绞杀、根抱石等奇观还吸引着众多远道而来的游客。当被问及最喜欢的雨林生灵时,郑燕毫不犹豫选择了桫椤——这种历经第四纪冰川侵袭仍幸存至今的古老树蕨。桫椤能长成树,靠的是气生根一点一点向上堆叠、积累。
五指山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流水潺潺,绿意盎然。 人民网记者 符武平摄
“有人说守护雨林是守护‘国宝’。”她望向栈道上蹦跳的红领巾,笑声在林间荡起回声,“但对我们来说——是在守护每个孩子推开家门时,那片永远青翠的童年。我也希望像桫椤一样,在雨林守护这条路上不断扎根、向上生长。”(枉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