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理念融入基层治理,满足群众多元需求
健康城镇,藏在这些细节里(健康焦点)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25日 第 19 版)
环境优美的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街道洞子社区。本报记者 申少铁摄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牢牢兜住民生底线,持续提升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是题中之义。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是一项重大惠民工程。近年来,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卫生运动,将健康融入城市基层治理。
近期,记者赴江苏苏州市、山东滨州市、海南海口市等地采访,看这些城市如何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打造健康宜居城市,增进群众身心健康。
细节一:
打造健康特色社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每天晚饭后,我都会和家人来散步。”走进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街道洞子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清澈的小河,花草绿树分布两岸,全长400米的健康步道环绕,居民林先生父子在散步。
“生活好了,吃得多,不运动就要超重。好在社区给大家建了不少健身设施,方便!”林先生指着居民楼间的健身场说,“我和孩子每天有空就来健身场运动,体重得到了控制,精神也好了不少,比坐在沙发上玩手机要健康多了!”
在社区中间的健康广场,慢病防控、近视预防、心理调节、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画和标语生动形象。太平街道洞子社区党委书记沈丽华介绍,在健康广场,社区平时会邀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过来举办中医养生、体重管理、健康生活方式等主题的健康促进活动,向居民全面普及健康知识。
洞子社区是相城区建设健康城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相城区大力推进健康城镇、健康“细胞”建设,积极探索将健康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建设健康社区(村)、家庭、企业、步道等健康小“细胞”,打造了一批具有健康特色的社区,并广泛开展群众性健康科普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入夜后,天气逐渐变凉,在滨州市滨城区市西街道利民社区健康驿站小广场,随着一首动感音乐响起,在教练的带领下,早就准备好的人们跳起了节奏明快的健身操。不少路过的人也停住脚步加入其中,从起初的稍显拘谨到逐渐舒展身姿,汗水与笑声交织,气氛热烈。
这是滨城区市西街道团工委在利民社区健康驿站结合“体重管理年活动”举办的“青年夜校”活力健身日主题活动,吸引辖区众多青年走出家门,在夜色中点燃运动热情,在挥洒汗水的过程中,燃烧自己的“卡路里”。
健康驿站是滨州市打造的为居民提供健康知识和健康管理服务的平台。在这里,定期举办健康讲座、营养知识分享等,还开办多种健身课程,包括瑜伽、太极、健美操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此外,健康驿站也积极组织社区趣味运动,比如健康跑、骑行等,吸引更多居民参与。
近年来,滨州市加强社区健康驿站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打造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2024年,滨州市优化提升公共体育设施1280处,新建口袋体育公园54处,举办“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68项次。
细节二:
清理城镇卫生边角,营造美丽舒心环境
翻盆倒罐,填平洼地,疏通水沟,清除积水,清理卫生边角,有效清除了病媒滋生地;积极疏通下水道,整理房前屋后及庭院杂草杂物,清理乱张贴广告,沿街店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最大限度降低蚊虫密度……
“夏季正值蚊虫滋生与疾病传播高峰期,清理环境,杀灭蚊虫,可以有效降低登革热疫情传播风险……”前不久,海口市美兰区美丽沙社区,社区干部带领居民开展灭蚊行动,常态化做好夏季登革热防控。现场,社区干部向市民发放防蚊宣传折页及灭蚊用品,科普夏季蚊媒传染病防控核心知识。
“这次行动不仅消灭了大部分蚊虫,降低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还改善了社区居住环境。”美兰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灭蚊行动是百日专项行动的序幕,接下来将持续深化“清洁家园,灭蚊防蚊”工作,重点推进蚊虫滋生地分级分类管理,建立长效巡查清理机制,确保将蚊虫密度持续控制在安全水平。
入夏以来,美兰区开展2025年“清洁家园,防蚊灭蚊”夏秋季爱国卫生百日专项行动,广泛动员各镇街挂点干部、社区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小区物业人员、居民组长及群众参与,共同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共清理卫生死角750处,整理盆罐1345处,清理小型积水200处,清运垃圾35吨。
城市环境治理的触角也在向乡镇延伸。作为海口市区的后花园,龙华区新坡镇文山村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建设和美乡村,吸引了大批来自市区的游客。
“进村荷塘入眼帘,民居错落水绕前。村容整洁人安乐,文明乡风润心田。”在文山村,有村民用这首打油诗来称赞村容村貌。
文山村距离海口市主城区不到30公里,由于其历史悠久,曾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但发展过程中,污水排放成了村里的一大困扰。“当时养殖废水直流入湖,路上臭气熏天,在村里住着真不舒服。”村民张娜回忆。
文山村党支部书记周道人介绍,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村里修建了2座污水处理站、2座旅游公厕和5个生活垃圾分类屋,还硬化和修补村道近3000米,兴建水利沟渠6000米,更换自来水管2万米,铺装地面2000多平方米,带动300多户村民完成旱厕改造。
如今,在文山村中行走,道路不见垃圾,湖水碧波荡漾,湖里清丽的荷花静静绽放,泛舟人悠然自得地穿梭其中,与依水而建的民居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乡风光画卷。
细节三:
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满足精神卫生需求
“多亏李老师,解开了我们家多年来的心结,孩子也变得阳光健康了!”提起孩子近阶段的变化,洞子社区居民黄女士情不自禁地为社区打造的“37度暖情工作室”点赞。之前,黄女士正值青春期的儿子产生厌学情绪,也抗拒和父母谈心交流。通过心理专家的疏导,儿子和她的关系亲近了不少,功课成绩也提升了。
居民心理咨询室是洞子社区“37度暖情工作室”的特色之一,工作室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苏州大学心理辅导专业老师李兰平定期坐诊,为居民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居民解决工作、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带来的心理困扰。
沈丽华介绍,心理咨询室在2023年3月启用,专家每个月来两次,每次半天。如果居民有需求,还可以临时约专家。居民们享受的所有心理咨询服务都是免费的。“心理健康服务有效化解了居民矛盾,有利于形成和谐共治的社区生态。”沈丽华说。
6月20日,滨州市滨城区清怡小学北校区一间教室里,一双双小手随意伸展,这是孩子们在心理专家的示范下,通过“愤怒拍拍手”游戏释放自己的消极情绪。
这是滨州市全环境立德树人心理健康教育宣讲团的专家为小学生举办《愤怒的小火山》主题宣讲活动,以趣味互动与实用技巧相结合的形式,让抽象的情绪管理变得可感可行,帮助孩子学会管理复杂情绪,为孩子们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近年来,滨州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聚力打造“心安城市”,不断满足群众精神卫生服务需求。常态化开展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家庭的“六进”行动,向群众科普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义诊服务,还建立了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救治的服务模式。同时,在全市400多所中小学设立了心理辅导室,每年组织对所有在校中小学生开展拉网式心理筛查,分类评估和干预,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为增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滨州市积极构筑包含22家二级以上医院、102个县乡两级综合治疗中心和90家基层卫生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阵地网”,培育心理健康人才,全市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增至5677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