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海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写好“民生答卷” 托起“稳稳的幸福”

袁宇
2025年07月31日08:13 | 来源:海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写好“民生答卷” 托起“稳稳的幸福”

  “有肉有虾,我很满意。”说起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道客社区长者饭堂的伙食,70岁老人陈昌献连连点赞。

  “很高兴,我会努力工作。”27岁的黄先生多次求职被拒,在海南就业驿站海口龙华苍西村站“站小二”的推荐下,他精准匹配成功入职。

  “很幸运,抢到了。”7月1日海南省发放新一轮托育消费券,屯昌居民赵明惠定闹钟抢券,她的孩子自今年3月屯昌县公立型托育服务中心运营起入托 。

  “很感激,民政部门主动上门。”海口美兰区大致坡镇居民黎某患鼻咽癌,高额的医疗支出让他陷入困境,当地民政部门工作人员根据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系统预警信息主动登门,为其提供救助。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幸福底色才能愈发鲜亮。从“一餐饭”到“一份工”,从“幼有托”到“病有医”……海南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兜住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激发就业活力 实现民富业兴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就业则是最基本的民生。

  2025年的元旦,肢体残障人士王某过得很开心,因为在海南就业驿站海口盐灶大社区站帮助下,他被一家用人单位录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在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指导支持下,自2022年海南首家就业驿站乐东黄流站成立以来,全省就业驿站已达261家,累计走访和接待劳动者近70万人次,帮助就业32万余人次。

  为了让劳动者“饭碗”端得更稳,海南进一步强化政策筑牢就业“压舱石”,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分类施策,兜牢重点群体就业民生底线,连续4年8次举办春节和暑期大型人才对接会,举办“海南学子·就在海南”等就业服务活动,千方百计促进各类劳动力就业创业。

  出台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二十条措施,通过技能培训、住房保障、法律援助等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聚焦“农”字,支持“三支队伍”发挥“头雁”作用,昌江乌烈女工务工带头人李腾初带着姐妹们“闯”出就业路,乐东劳务带头人杜进武回乡创办人力资源公司……一个个“琼字号”劳务品牌越擦越亮。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海南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8.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7万人。

  就业的增加,离不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不断推进。政策落地、企业受益、产业成长,自贸港建设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乘着自贸港建设的东风,海南乡村振兴升级加力。“以前木瓜烂在地里没人要,现在一个能卖10块钱!”五指山市毛阳镇牙胡村以4875亩梯田为基底,将农事生产与旅游观光深度绑定,驻村第一书记王会明高兴地说,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万元跃升至近2万元。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和美乡村300个,开展“百社联百村”行动,让近百万群众直接受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3个百分点左右。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在全省各地展现。

  值得期待的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后,将更好发挥对外开放的门户作用,也将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兴业,也必然为琼岛居民提供更多机遇。

  回应百姓期待 筑牢民生底线

  10项实事全部如期完成。2024年1月,海南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票决产生了2024年10项省级民生实事项目。到当年底,10件民生实事件件都有着落。

  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民生实事项目“由民做主”,代表着“百姓盼的”与“政府干的”有机融合。今年1月,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票决出2025年10项省级民生实事项目,特定残疾儿童补助及残疾人特惠保障,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扩容,村卫生室除颤仪配备,免费接种乙肝疫苗……这份沉甸甸的民生大礼包,将进一步托起“稳稳的幸福”。

  民生温度还体现在一项项具体举措中——

  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构建。海口市五源河学校粤海校区、三亚市立才学校、儋州环新英湾黄冈高级中学等一批“高颜值”新学校和新校区相继亮相;中国境内首个外方独立办学高校——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迎来第二届新生,招生人数实现倍增;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科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学院等高校将新增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我省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提升。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2024年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4.7万个、教育集团47个,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0个。全省中小学招生实现“机器管招生”和“一网通办”。学前教育毛入学率等多项教育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深化农村教师“县管乡用”改革,引进5000多名教师到农村安心任教。

  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长者饭堂在多个市县遍地开花,助餐服务逐渐从“助老”拓展至“便民”。

  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2024年,实施城市更新项目24个、投资145亿元,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61个、惠及居民2.3万户,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929套(间),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76万户。

  社会保障兜得更牢。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孤困儿童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稳步提高。

  健康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广东省中医院海南医院二期、省人民医院国际精准医学创新中心开工。四川大学华西乐城医院开院。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还推出“全星期无缝门诊”,患者周末也可以挂号就诊,为患者灵活就医大开方便之门。

  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扩容下沉。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建设,实现“1小时三级医院服务圈”全省覆盖,“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正成为现实。目前,海南人均预期寿命达80.5岁,常住人口5年增加53万人,是全国8个常住人口净流入的省份之一。

  事实上,如何为人民撑起“幸福伞”,一直是全省各地持续努力答好的民生命题。

  作为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医疗集团牙叉社区分院副院长韦小丽对此感受深切,她说:“这些年,乡村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群众在家门口就已经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

  抓治理破难题 守护美好生活

  位于三亚凤凰国际机场附近的网约车司机之家,集学习、休息、休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在外奔走的网约车司机累了可以在这里放松一下,吃口热饭。

  在全省,像这样的劳动者“港湾”正在铺开,服务的触角不断延伸到群众需要的地方。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为此,海南构建“一机制、一平台、四板块、三融合、一网格”基层治理整体框架,建立与海南自由贸易港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基层治理体系。

  其中,以小切口进入、小精准突破的方式完成首批30个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创建,打造出“益·老爸茶”议事、“亲加奔”干群对话解难题等一批治理服务示范点。

  “2024年4月以来,累计开展‘亲加奔’活动1723场,整体问题解决率达到89.6%。”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亲加奔”活动以来,党员干部主动下访、主动上门服务,很多矛盾都被排查化解在萌芽状态。

  平安是海南自贸港的浓厚底色。近年来,海南努力创建高水平开放条件下全国最安全地区,落实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确保了全省不发生影响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案件,社会治安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数据印证着改变:过去一年,海南省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全年立案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5.4%、降幅为近7年最大。

  今年1月8日,“海南省公安厅110接警中心”揭牌,海南迈入“统一接警、分级处警”的现代化警务时代,接处警响应时间平均缩短40%,群众安全感持续“升温”。

  法治护航的脚步同样坚实。2021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出台,为海南高水平开放进一步构筑了牢固的法治屏障。在这一框架下,海南阔步向前,对关系民生福祉和社会治理的问题、事项提供更多的制度供给,守护群众美好生活。

  循着民声来,奔着民愿去。一个个民生亮点,一项项民生成就,共同汇聚成海南百姓上扬的幸福曲线。

(责编:刘杨、潘惠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