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澄迈香・香世界”全国沉香文创设计大赛收官

人民网澄迈8月8日电 (记者李学山)8月8日,首届“澄迈香・香世界”全国沉香文创设计大赛获奖成果正式发布;这场以“国香”为魂、以文创为翼的全国性赛事,不仅以全程公开透明的评审机制彰显公平公正,更以文化赋能的闭环模式,为破解当地沉香产业长期存在的文创滞后困局带来曙光,也为全国文创产业提供了一场关于“文化根脉如何锚定产业坐标”的深刻思辨。
首届“澄迈香・香世界”全国沉香文创设计大赛评审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长期以来,澄迈作为“中国沉香之乡”,虽坐拥优质沉香资源,但在品牌影响力提升、产品包装创新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这种困境并非孤例,而是全国多数传统产业带共同面临的文创悖论:坐拥不可复制的在地文化资源,却在市场化转化中沦为“原料供应商”。
在澄迈这片沉香产业沃土上,加乐镇与文儒镇的发展境遇颇具代表性。加乐镇传承着百年沉香种植技艺,现存有两棵300年古香树,其沉香资源独领风骚,却因缺乏现代设计语言,优质香材多以原料形式低价外流;文儒镇留存着明清时期“香市古街”遗址,曾是华南地区沉香交易的重要枢纽,如今却面临“有历史故事无产品叙事”的尴尬。两镇共同构成的“种植—交易—文化”的发展脉络,恰是全国诸多非遗技艺、传统产业带的缩影:文化基因深厚却表达失语,资源禀赋突出却转化乏力。
文创大赛金奖作品。主办方供图
为此,首届“澄迈香・香世界”全国沉香文创设计大赛在避免简单堆砌文化符号的同时,更注重对本土文化基因的深度挖掘与创造性转化。大赛发布的《澄迈沉香文创设计指导手册》明确提出“三重拒绝”:拒绝脱离产业基础的概念设计,拒绝剥离地域特质的通用模板,拒绝割裂历史语境的符号挪用。
文创大赛银奖作品。主办方供图
这种坚守在参赛作品中得到生动诠释。聚焦加乐香王古树元素的获奖作品,将百年香树的独特纹理转化为香器的艺术结构,既保留工艺辨识度又赋予现代审美;取材文儒红色文化背景的作品,用交互式包装还原明清交易场景,使产品成为可触摸的历史叙事。这些作品揭示的真理振聋发聩:真正的文创创新,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猎奇式消费,而是让历史文脉在当代生活中自然生长。
文创大赛铜奖作品。主办方供图
澄迈的实践构建了“设计—生产—市场—文化反哺”的完整闭环:大赛获奖作品将汇集成册,即将由澄迈县沉香产业联合会组织企业转化落地,部分政务礼品系列已提前纳入政府采购目标,而8月31日至9月2日举办的“澄迈香・香世界”沉香国际大会,更将搭建起“创意—产业—国际市场”的跃迁平台,与会嘉宾也将共同见证这一从文化创意到产业价值的完整蜕变。
“文创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创造多少新奇概念,而在于让每个地域都能在时代浪潮中,守住自己的文化坐标,讲好自己的产业故事。”澄迈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作为有着浓厚沉香文化沉淀的千年古邑,澄迈将以加乐、文儒等重镇为支点,用“文化深度解码+产业闭环设计”的实践证明,当设计工具日益数字化、全球化时,“在地性”才是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而这正是举办 “澄迈香・香世界”沉香国际大会意义所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