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海南省今年开工建设49个“口袋公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与城市风貌——

“口袋公园”装着群众“微幸福”

孙慧 实习生吴琦
2025年08月09日08:02 | 来源:海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口袋公园”装着群众“微幸福”

8月7日早晨,位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城镇凤凰路的合口桥“口袋公园”里热闹起来,散步、打太极、拉二胡、跳新疆舞……趁着太阳还未升高,周边的居民们在公园里休憩、锻炼。

  “在家待不住,每天都来公园逛逛,散心、交朋友!”家住附近南美假日小区的李阿姨推着婴儿车,带着小孙女来公园散步,在绿荫中赏花,呼吸新鲜空气,心情也畅快很多。

  城市空间寸土寸金,如何通过微改造来增强百姓幸福感?近几年来,我省各市县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等资源建设“口袋公园”,拓展城市公共绿地空间,为市民提供便捷的休憩、锻炼空间。今年,我省海口、三亚等16个市县又开工建设49个“口袋公园”,一座座精致小巧的“口袋公园”正悄然改变着城市品质与居民生活。

  腾挪城市边角空间

  “我们非常期待新学期能看见新建的小公园,以后家长接送孩子可以在公园里休憩等候,孩子们放学后也可以在这里玩耍。”近日,海口市龙华区海燕小学教导处副主任谭景珊看到校门口旁边的荒草地开始动工了,这里即将建成一个“口袋公园”,她对此充满期待。

  海燕小学新校区门口建设的是今年海口市计划新建改建的10个“口袋公园”之一。公园里还会设置家长接送孩子的等候区,还将有文化墙、休憩桌椅、遮阳棚等设施,不仅能改善周边环境,也能方便学生家长等候休憩。

  城市的各处小天地里,口袋公园“见缝插绿”。我省提倡“口袋公园”建设,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目标,加大旧城区、中心城区增绿见园力度,让城市边角空间有机更新。近两年来,海口、三亚、定安、琼海、万宁等市县建设了53个“口袋公园”,不断拓展城市公共绿地空间,积极探索实用性和城市功能的和谐交织,满足群众对休闲健身场所的需求。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将“口袋公园”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各市县建设“口袋公园”遵循的是“微改造”原则,充分考量到城市的发展布局、人口分布及土地利用现状等因素,通过留白增绿、见缝插绿等方式,科学合理地确定公园的选址布局。

  复合型绿地多元化体验

  位于海口市文明东路与朝霞路交会处的朝霞路口“口袋公园”是海口市首个宪法公园,公园里设置了宪法誓词标识牌、宪法知识宣传栏,让周边居民在散步、锻炼的同时能够学习宪法知识。

  在三亚市南边海社区附近的海上书房·南边海城市“口袋公园”,河上停泊着由废弃渔船改造成的海上书房,里面摆放着各种书籍。河岸上设置流浪艺廊、摄影展区、独立设计师手工创意区、快闪市集、艺术装置作品展区等创意文化板块内容。这里不定时举办各种主题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人文、艺术、生态等公共服务与文旅体验。

  “口袋公园”不只是给城市居民提供一片绿地,我省各市县还会因地制宜制定公园主题,配备健身器材、娱乐器具、知识科普廊等设施,融入特色文化、党建宣传、警示教育等内容,打造集娱乐健身、文化浸润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今年,为了充分了解城市居民对“口袋公园”的需求和建设意见,在省住建厅的指导下,我省多个市县在“口袋公园”规划阶段,就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民意,确保“口袋公园”的建设惠民、利民。

  在海口江东新区,江东白驹“口袋公园”正在抓紧建设中。这个“口袋公园”采纳了市民意见,配套建设便民城市驿站,建设休憩廊架、充电设施等,为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憩、纳凉、充电的场所。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新建的49个“口袋公园”设计方案遵循便民亲民、适地适树等原则,科学规划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其主题丰富多样,特色鲜明,形成“一园一品”格局。其中12个公园计划为城市建设从业工人、交警、快递外卖员等户外工作者提供便民场所,15个公园围绕现代与历史文化传承设计主题,涵盖航天、港口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等主题,余的公园也各有特色,力争从设计上设计不同主题,从多方面满足居民需求,提升生活品质。

(责编:吴占桂、潘惠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