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渔啦!昌江举办2025年开渔节

人民网昌江8月16日电 (记者毛雷、李学山、符武平、枉源)“一锣启航,风调雨顺;二锣扬帆,鱼虾满舱;三锣奋进,国泰民安!愿每一位渔民朋友:顺风顺水,满载而归!”8月16日中午,随着历时3个半月的2025年南海伏季休渔期结束,一场盛大的开渔庆祝活动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港码头举办。
2025年昌江开渔节现场。人民网记者 符武平摄
开渔节现场,昌江黎族自治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方才健,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潘志勇、王昌江等嘉宾共同向昌江辖区600余艘即将奔赴远海作业的渔船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2025年昌江开渔节是由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以“开放、融合、创新、共赢”为导向,紧扣昌江海洋资源优势与产业发展方向,搭建政企合作平台,助力打造全国渔业发展示范样板区。
开渔节现场,渔民兄弟敲锣开渔。陈期财摄
昌江位于海南岛西部,棋子湾海域常年水温20~30℃,海水清澈,水流湍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深海生物的孕育生长提供了优渥条件,也为当地大力发展现代海洋牧场,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海南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加快渔业转型升级 促进海南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实施深远海养殖拓展行动,支持在昌江等市县重点发展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和深远海大型桁架类装备养殖,加快推动昌江昌化一级渔港等项目建设。
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港码头。人民网记者 符武平摄
作为海南西部的渔业重镇,昌江积极响应,落实海南省委、省政府渔业产业“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的发展要求,引导企业和渔民从近海养殖走向深海养殖,发展现代渔业,建设海洋牧场,不断激发“深蓝”经济潜能。如今,昌江县域黄金海岸线上,广阔海域里,成百上千种鱼类繁衍生息,铸就北部湾 “蓝色粮仓”。与此同时,昌江加快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转产转业,持续推进“深蓝渔业”产业化发展,打造水产养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绿色、生态、环保的现代水产养殖产业园。
昌江当地繁育的东风螺。人民网记者 符武平摄
作为最早在昌江布局深海养殖的企业,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养殖事业部总监杨先强说,昌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争创一流的营商环境给他们发展养殖产业创造了非常好的发展条件,目前他们在昌江的深海养殖项目一期50口网箱已经建设完成,年产值约亿元。下一步还将继续加大投资,为昌江的“深蓝”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开渔庆祝活动。人民网记者 符武平摄
开渔节上,昌江渔民以民俗表演等方式,表达了对大海的敬畏和感恩,也为鱼获的丰收许下最美好的愿望。渔民代表廖胜利是海尾镇三联村人,已经有30多年的出海打渔经验。他说自己作为渔民代表参加今天的开渔节非常高兴;“我们已经休息三个多月了,大家都憋着劲想要大干一场”,同时他也希望能够给周边的渔民带来好运气,“让大家都能满载而归”。
昌江培育的草莓斑。人民网记者 符武平摄
昌江黎族自治县副县长潘志勇在开渔节上表示,海洋是昌江的“蓝色粮仓”,渔业是百姓的致富产业。2024年,昌江坚持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向海洋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加快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产量与效益双提升。这份成绩,离不开每一位耕海人的辛勤付出。希望出海渔民牢记安全防线,遵守法律法规,保护海洋生态,科学作业、平安归航。昌江县委县政府将一如既往做好服务,护航渔业高质量发展,共创“鱼满舱、民富足”的昌江新篇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